N头条>国学名著>太平御览>第四百二十四章 卷四百二十四 人事部六十五

《太平御览》第四百二十四章 卷四百二十四 人事部六十五· 李昉等

○让下

  《东观汉记》曰:承宫遭王莽篡,天下扰攘,盗贼并起,宫遂避世汉中。建武四年,将妻子之华阴山谷,耕种禾黍,临熟,人就认之,宫悉推与而去,由是显名。

  又曰:光武封朱祐为鬲侯。祐自陈功薄而国大,愿受南阳五百户足矣。上不许。

  又曰:窦融光武时数辞让位,不许,因上疏曰:"臣融年五十三,有一子,年十五,质性顽钝,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循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乃当傅以连城广土,享诸侯国哉!"

  又曰:邓骘,永初玄年,封骘等以定策增封三千户。让不获,遂逃避使者,上疏自陈。

  又曰:《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杨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为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请博士论难於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明经义,每以礼义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吻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罄,尽日乃罢。荣卒,子郁当袭爵,上书让於兄子沉,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

  又曰:上欲封樊兴,置印绶於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又曰:刘恺,字伯豫,以当袭父般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有司奏请绝国,上美其义,特优加之,恺犹不出。有司复奏之,侍中贾逵上书曰:"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於从政乎何有。"和帝纳之,诏下曰:"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父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固。盖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听宪嗣爵。"乃徵恺,拜为郎,稍迁侍中。恺之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

  又曰:淳于恭以谦俭推让为节,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恭助为收拾。载之归,乃知其恭。橡盗者还橡,恭不受。人又有盗刈恭禾者,恭见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

  《续汉书》曰:张堪让先人馀财数百万与兄子。

  谢承《后汉书》曰:雷义举茂才,让於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又曰:陈嚣与乡人纪伯为邻,伯夜窃嚣藩地自益。嚣见之,伺伯去,密移其藩一丈地以益伯。伯惭惧,还所侵。又却一丈二尺相避,凡广三丈。太守高其义,名其闾为义里。

  范晔《后汉书》曰: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长沙蛮寇益阳,荆南皆没。於是拜绲为车骑将军,军至长沙,进击武陵蛮夷,荆州平定。诏赐钱一亿,固让不受。振旅还京师,推功於从事中郎。

  《魏志》曰:田畴,字子泰,右北平人。太祖北征乌丸,军次无终,夏水路不通。畴将其众为乡导,出卢龙塞,虏乃惊。太祖与战,遂大斩获。军还,论功封畴为亭侯,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畴终不受。

  又曰:太祖署邴原为丞相徵事,崔琰为东曹掾,记让曰:"徵事邴原、议郎张范,皆秉德纯壹,志行忠敏,清静足以厉事,贞固足以干事,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又曰:王基,字伯舆,东莱人。基拔寿春,转基为征东将军,封东武侯。基上疏固让,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

  《吴志》曰:鲁肃卒,孙权以严畯代。前后固辞曰:"仆素书生,不闲军事,非才而据,殃咎必至。"发言慷慨,至於流涕,权乃听焉。嘉其能以实让。

  又曰:薛综为选曹尚书,固让顾谭曰:"谭心精体密,贯道达微,才昭人物,德服众望,诚非愚臣所可越先。"

  王隐《晋书》曰:司徒魏舒逊位。司空卫瓘与书曰:"每与足下共论此事,日日未果,可谓瞻之在前,忽然在后。"于时皆有欲逊者,或先显此意不能行,或以归家申喻复还,惟舒知命,内定於怀,未尝形之於言。论者以为晋兴以来,能辞荣令终,未有如舒者焉。

  又曰:杜夷,字行齐,庐江人。王敦为刺史,举方正,顾荣等各荐夷於相府。玄帝曾欲省夷,夷深让。帝答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迟历载。正以足下羸病,故欲相省,宁论常敬。"以为国子祭酒。夷前后十馀表,求解不听,明帝践祚,夷又频表。

  又曰:上以羊祜为开府仪同,让表曰:"今光禄李喜,秉节高亮,在公正色;光禄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李胤,清亮简素,正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又封南城郡侯。祜让曰:"昔张良请受留侯,汉高不夺其志。请受钜平,薨,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入柩。"诏祜曰:"固让历年,志不可夺。身没让存,遗言益厉,此夷叔所以称贤,季札所以全节,重违其志,今听复本封。"

  干宝《晋纪》曰:钟会、邓艾将伐蜀,与刘实别。客谓实曰:"二将当破蜀不?"实曰:"必破蜀,但皆不还。"客问其故,实曰:"治道在於克让。"因著《崇让论》,曰:"季世不能让贤,虚谢见用之恩,莫肯让於胜己。"

  《晋中兴书》曰:郗愔拜给事黄门侍郎。愔苦求外出,时吴郡缺,朝议欲用愔。愔以资轻而少年,不宜超登大郡,辞让切至。朝廷嘉之,为临海太守。在郡优游养志,不以事物萦心。

  崔鸿《前赵录》曰:张实为钜鹿太守,治任威强,路不拾遗。曾欲以实为司徒、太保,皆垂涕固辞。身骑瘠马,妻乘败车。

  《后魏书》曰: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之兄也。肇子植自中书侍郎出为济州刺史。玄愉之反也,植率州军出讨破愉,别将有功。当蒙封赏,朝廷论勋,每谦让不受,云其家荷重恩,为国致效是其常节,何足以应进陟之报。恳恻发於至诚。

  又曰:崔光韶为司空行参军,复请让从叔和,曰:"臣诚微贱,未登让品,属逢皇朝,耻无让德。"和亦谦退,辞而不当。高祖善之,遂以和为广陵王国常侍。

  《后周书》曰:苏祐,字承先,陈留圉人也。有膂力,便骑射,从征伐常溃围陷阵。还之日,诸将争功,祐终无竞。太祖叹之,常谓诸将曰:"承先口不言勋,孤当代言。"其见知如此。

  沈约《齐纪》曰:韩系伯,襄阳人也,事母甚谨。西土风俗,田与邻畔者,辄於畔上种桑以志之。系伯上种桑,枝条荫蔽他地,每开数尺以避焉。邻者随复侵之,系伯辄伐树更种。侵畔者惭,不敢犯也。

  《齐书》曰:谢朓迁尚书吏部郎,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国子祭酒沈约,约曰:"宋嘉玄中,范晔让吏部,朱循之让黄门,蔡兴宗让中书,并三表诏答,近代小官不让,遂成恒俗,恐有乖让意。王蓝田、刘安西贵重,初自不让,今岂可慕此不让耶?孙兴公、孔顗并让记室,今岂可三署皆让耶?谢吏部今授超阶,让别有意,岂关官之大小?捴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例既如此,谓都非疑。"朓又启让,优答不许。

  《唐书》曰:温彦博与兄大雅共掌机密,彦博以昆季同在机务,意不自安,固请他职。高祖曰:"我虚心相待,不以为疑,卿何自疑也?"彦博虽应命,然每退让,远避机权,僚列以此多之。

  又曰:长孙无忌册拜司空,无忌固辞让,不许。

  又曰:"臣幸居外戚,恐招圣主私亲之诮,敢以死请。"太宗曰:"无忌聪明鉴悟,且有武略,公等并知,所以委之台鼎。"无忌又上表切让,帝使谓之曰:"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朕自在藩邸,即任使公,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公功绩才望允称具瞻,故授此官,无宜辞让为礼也。"

  又曰:卢怀慎开玄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

  《周书》曰:汤放桀而归於亳。三年,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坐,再辞,从诸侯之位。汤曰:"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处之。"三让于诸侯,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

  《慎子》曰:尧让许由,舜让善卷,皆辞为天子,而退为匹夫。

  《列子》曰:昔尧舜为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伯夷、叔齐实以孤竹让而终亡其国。

  《晏子春秋》曰:胩子方食,景公使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婴亦不饱。公致千金以奉宾客,晏子不受。公曰:"先君桓公以书社百封管仲,管仲不辞,独辞何也?"晏子曰:"婴闻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以管仲失之,婴得之。"

  又曰:景公使晏子为阿宰,三年而誉闻於国。景公悦,召而赏之,辞而不受。公问其故。对曰:"昔婴之治阿,三邪毁於外,三谗毁於内。今则三邪誉於外,三谗誉於内。昔者婴之当诛者当赏,而今以当赏者当诛,是故不敢受。"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庄子》曰:尧以天下让许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於泽也,不亦劳乎?"又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我适有幽忧之疾,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又曰:舜以天下让於善卷,善卷曰:"余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遂不受。

  又曰: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居畎亩之中,而游於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污漫我,吾羞见之。"自投於清泠之渊。

  又曰: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汤又因务光而谋,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诟,吾不知其他。"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曰:"君之伐桀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乎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於桐水而死。(桐水在今颍川。)又让务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务光辞曰:"废上非义,杀人非仁。子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见也。"乃负石自沉於卢水。(卢水在辽东也。)

  《吕氏春秋》曰:沈尹筮游於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彼圣人也。"王於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而国治。

  《韩子》曰:舜耕於历山,农者让畔;渔於河滨,渔者让长。

  《苻子》曰:禹让天下於奇子,奇子曰:"君之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故舜也以劳报子。我生而逸,不能为君之劳矣。

  又曰:武王以天下让歧封子。歧封子曰:"孰匆匆然以天下为事乎?君往矣,余不忍闻之。"

  又曰:太伯将让其国於季历,谓其傅曰:"大王欲以一国之事而以嗣我,我其羞之。吾闻至人也,不居一世而万世以之君,不贵一代而万代以之贵。吾焉能贵乎一国,而贱乎万代哉!"

  《山海经》曰:君子国,民衣冠带剑,土方千里,多薰华之草,好让,故为君子国。

  《许逊别传》曰:逊年七岁无父,躬耕、负薪以养母,尽孝敬之道。与寡嫂共田桑,推让好者,取其荒者,不营利。母常随谴之:"如此,当乞食无处。"逊叹,应母曰:"但愿母老寿耳!"

  《郭翻别传》曰;翻经河坠刀於水,路人有为取者,翻因与之。路人不取,至於三四。路人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复得乎?"路人曰:"吾若取此物,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知其终不受,乃沉刀於向所失处。路人怅然,乃复没为取之。翻於是不逆其意,十倍刀价与之。

  《魏武瘤路曰: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魏文杂事》曰:辞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之谓让。

  《博物志》曰:三让:一曰礼让,二曰固让,三曰终让。

  晋·刘实《崇让论》曰:古之至王治天下所以贵让者,欲以出贤才而息争竞也。夫人情莫不皆欲己之贤以自明贤,岂假让而贤哉!故让道兴,贤能之人不求而自出矣,至公之举而自立矣。一官铠,择众官所让最多者而用之,审才之道也。在朝之人相让於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推能让贤之风从此生矣。为一国所让,则一国士也;为天下所让,则天下才也。推让之风行,贤不肖灼然殊矣。

  晋·孙盛《周泰伯三让论》曰:孔子曰:"泰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一焉。"郑玄以为:托采药而行,一让也;不奔丧,二让也;断发文身,三也。三者之美皆蔽隐不著。王肃曰:"其让隐,故民无得而称焉。"盛谓:玄既失之而肃亦未为畅也。玄之所云三迹,显然天下所共见也,何得云隐而未著乎?三迹苟著,则高让知,亦复不得云其让隐也。盖泰伯之出,让迹已露,不奔丧,故一事耳。断发之与《左传》明文相背,又不经也。然则称三让者,其在古公至文王乎?周之王业显於亶父,受命於昌,泰伯玄览充周太子之位,一让也。假托逊遁,受不赴丧之讥,潜推大美,二让也。无胤嗣而养仲雍之子,以为己后,是深思远防,令周嗣在昌,天人叶从,四海悠悠,无复纤介疑惑,三让也。凡此三者,帝王之业,故孔子曰:"三以天下让。"言非直常让若礼臧之伦者。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