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艺文类聚>第八章 卷七·山部上

《艺文类聚》第八章 卷七·山部上唐 · 欧阳询

○总载山昆仑山嵩高山华山衡山庐山太行山荆山锺山北芒山天台山首阳山燕然山罗浮山九疑山◇总载山《春秋说题辞》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

  《国语》曰:禹封九山,山者土之聚也。

  《论语》曰:仁者乐山。

  《春秋元命苞》曰:山者气之包含,所○《太平御览》三十八所下有以字。含精藏云,故触石布山。

  《尔雅》曰: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又曰:山大而高曰崧,山小而高曰岑,多草木曰屺,无草木曰岵,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为蛇且。  《礼记》曰: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史记》曰: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西至于崆峒,登鸡头,南至熊湘,北逐獯鬻,合符金○明本作崟,当作釜,金系釜之坏体。山。

  《蜀王本纪》曰: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八作徙。山,秦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河图》曰:武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高星,主囹圄,岐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上为天糜星,汶山之地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  《吕氏春秋》曰:何谓九山,会稽太山王屋首阳山太华歧山太行羊肠孟门。

  《汉名臣奏》曰:汉得阴山,匈奴长老过之,未尝不哭。

  地镜曰:入名山,必先斋五十日,牵白犬,抱白鸡,以盐一胜,○太平御览三十八作升。山神大喜,芝草异药宝玉为出,未到山百步,呼曰林林央央,此山王名,知之却百邪。  袁山松宜都记曰:郡西北陆行四十里,有丹山,山间时有赤气,笼盖林岭如丹色,因以名山。

  又曰:自西陵东北陆行百二十里,有方山,其岭四方,素崖如壁,天清朗时,有黄影似人像,山上有神祠场,特生一竹,茂好,其摽垂场中,场中有尘埃,则风起动此竹,拂去如洒扫者。

  盛弘之《荆州记》曰:宜都西陵峡中,有黄牛山,江湍纡回,途经信宿,犹望见之,行者语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日三暮,黄牛如故。  又曰:桂阳郡西南五十里,有万岁山,有石室锺乳,山上悉生灵寿木。

  又曰:武陵舞阳县,有淳于白雉二山,在宁州武陵二界畔,绝壑之半,有一石雉,远望首尾,可长二丈,申足翔翼,若虚中翻飞,颈缀著石。  又曰:衡山有三峰极秀,一峰名紫盖。

  又曰:宜都夷道县西南九十里,有望州山,四面壁立,登此见一州内,东有涌泉,欲雨,辄有赤气,故名丹水。

  又曰:宜都宜昌县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荆南图制○当作副,本卷石篇引书有荆州图副。曰:宜都夷陵县东六十里,南岸有荆门山,北有虎牙,二山相对,虎牙有石壁,其文黄赤。又似虎牙形,荆门山上合下空,有若门象。  又曰:邓城西七里,有作乐山,诸葛亮常登此山,为梁甫吟。  又曰:襄阳郡中庐县西百三十里,有马穴山,傍有一地道,云汉时有马出其中,事具马部。

  又曰:宜都夷陵县西八十里,有高筐山,古老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因以为名。

  又曰:巴东昆阳县东南十里,有柏枝山,有石泉,口方数丈,中有鱼。

  又曰:宜都夷道县北,有女观山,昔有思妇,登山绝望,怀思而死,葬之山顶,山遂枯悴,因以名山。

  庾仲雍湘中记曰:桂阳郴县东北五里,有马岭山,高六百馀丈,苏躭所栖游处,因而得仙,後有见躭乘白马,还此山中,世因名为马岭。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有饥色,吾卜祟在高山广泽,寡人欲祠灵山,可乎,《晏子》曰:夫灵山,因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淮南子》曰:牛蹄之涔,无尺之鲤,颓府之山,无丈之材,所以然者何也,皆其营守狭小,而不能容巨大。

  《韩诗外传》曰:仁者何以乐山,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山。

  张璠《汉记》曰:梁冀聚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穷极工巧,积金玉明珠,充牣其中。

  《相冢书》曰:青乌子称,山望之如却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吹楼,葬之连州二千石。

  《游名山志》曰:玉溜山,一名地肺山,一名浮山。

  《魏志》曰:明帝錾太行山之石英,采穀城之文石,起景阳山於芳林园。

  王韶之《始兴记》曰:郡东有玉山,草木滋茂,泉石澄润。

  邓德明《南康记》曰:平固县覆笥山,上有笥,贮玉牒记,故山因笥为名焉。

  【诗】晋庾阐登楚山诗曰:拂驾升西岭,寓目临浚波,想望七德耀,咏此九功歌,龙驷释阳林,朝服集三河,回首盼宇宙,一无济邦家。  晋王凝之妻谢氏诗曰:瓘瓘东岳高,秀极冲清天,岩中间虚宇,寂漠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宋孝武游覆舟山诗曰:束发好怡衍,弱冠颇流薄,素想终勿倾,聿来果丘壑。曾峰亘天维,旷渚绵地络,逢皋列神苑,遭坛树仙阁,松墱含青晖,荷源煜彤烁,川界泳游鳞,岩庭响鸣鹤。

  又登作乐山诗曰:脩路轸孤辔,竦石顿飞辕,遂登千寻首,表里望丘原,屯烟扰风穴,积水漏云根,汉潦吐新波,楚山带旧苑,壤草凌故国,拱木秀颓垣,目极情无届,客思空已繁。

  又登鲁山诗曰:解帆憩通渚,息徒凭椒丘,粤值风景和,升高从远眸,纪巠阝穷西路,湘梦极南流,杳哉汉阴水,浩焉江界脩,宋谢灵运往北山经湖中诗曰: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初篁笣绿箨,新蒲合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宋宗炳登白鸟山诗曰:我徂白鸟山,因名感昔拟,仰升数百仞,俯览眇千里,杲杲群木分,岌岌众峦起。

  又登半石山诗曰:清晨陟阻崖,气志洞萧洒,嶰谷崩地幽,穷石凌天委,长松列竦肃,万树巉岩诡,上施神农萝,下凝尧时髓。

  齐谢朓和王著作登八公山诗曰: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阡眠起杂树,檀栾阴脩竹,日隐澜疑空,云聚岫如衤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又游敬亭山诗曰: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泄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梁沈约游金华山诗曰: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高驰入阊阖,方睹灵妃笑。

  又留真人东山还诗曰: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肥,我来岁云暮,於此怅怀归,霜雪方共下,宁止露霑衣,待余两歧秀,去去掩柴扉。

  梁范云登三山诗曰:仄迳崩且危,丛岩竦复垂,石藤多卷节,水树饶蟠枝,海中昔自重,江上今如斯。

  梁江淹历山诗曰: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揽涕即空山,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嶂气阴不极,日色半亏天,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悯然。

  又游黄檗山诗曰: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沼鸾来,阴谿喷龙泉,鸡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梁任昉奉和登影阳山诗曰:物色感神游,升高怅有阅,南望铜扆街,北走长楸埒,别涧苑沧溟,疏山驾瀛碣,奔鲸吐华浪,司南动轻枻,日下重门照,云关九华澈,观阁隆旧恩,奉图愧前哲。  梁庾肩吾游甑山诗曰:去子平已久,馀风今复追,未必游春草,王孙自不归,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  周王襃明庆寺石壁诗曰:夏水悬台际,秋泉带雨馀,石生铭字长,山久谷神虚。  又云居寺高顶诗曰: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

  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诗曰:玉山乘四载,瑶池宴八龙,鼋桥浮少海,鹄盖上中峰,飞狐横塞路,白马当河冲,水奠三川后,山封五树松,长虹双瀑布,圆阙两芙蓉,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锺,新蒲节转促,短笋箨犹重,树宿含樱鸟,花留酿蜜蜂,迎风下列缺,酾酒召昌容,且欣陪北上,方欲待东封。  陈张正见赋得山卦名诗曰:蓬莱遁羽客,岩穴转蒙笼,云归仙井暗,雾解石桥通,影带临峰鹤,形随杂雨风,寻师不失路,咸欲驭飞鸿。  【赋】魏刘桢黎阳山赋曰:自魏都而南迈,迄洪川以朅休,想王旅之旌旄,望南路之遐脩,御轻驾而西徂,过旧坞之高区,尔乃逾峻岭,超连罡,一登九息,遂臻其阳,南荫黄河,左覆金城,青坛承祀,高碑颂灵,珍木骈罗,奋华扬荣,云兴风起,萧瑟清泠,延首南望,顾瞻旧乡,桑梓增敬,惨切怀伤,河源汩其东游,阳鸟飘而南翔,睹众物之集华,退欣欣而乐康。

  晋潘岳登虎牢山赋曰:辞京辇兮遥迈,将远游兮东夏,朝发軔兮帝墉,夕结轨兮中野,凭脩坂兮停车,临寒泉兮饮马,眷故乡之辽隔,思纡轸以郁陶,步玉趾以升降,凌汜水而登虎牢,览河洛之二川,眺成平之双皋,崇岭◆A以崔崒,幽谷豁以窙寥,路逶迤以迫隘,林廓落以萧条,尔乃仰荫嘉木,俯藉芳卉,青烟郁其相望,栋宇懔以鳞萃,彼登山而临水,因先喆之所哀,矧去乡而离家,邈长辞而远乖,望归云以叹息,肠一日而九回,良劳者之咏事,爰寄言以表怀。

  晋郭璞巫咸山赋曰: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岂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伊巫咸之名山,嚬孤停而嵥峙,体岑峭以隆颓,冠崇岭以峻起,配华霍以助镇,致灵润乎百里,尔乃寒泉悬涌,浚湍流带,林薄丛茏,幽蔚隐蔼,八风之所归起,游鸟之所喧会,潜瑕石,杨兰茝,回翔鹓集,凌鷮鹪翳,禽鸟迁阳以晨鸣,熊虎窟阴而夕??。

  梁江淹江上之山赋曰: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百重兮嵒崿,如斫兮如削,波潮兮吐纳,?其岸兮积沓,见红草之交生,眺碧树之四合,草自然而千华,树无情而百色,嗟世道之异兹,牵忧患而来逼。

  梁吴均八公山赋曰:峻极之山,蓄圣表仙,南参差而望越,北逦迤而怀燕,尔其盘桓基固,含阳藏雾,绝壁嶮?虚,层岩回互,桂皎月而常团,云望空而自布,袖以华阆,带以潜淮,文星乱石,藻日流阶,若夫神基巨镇,卓荦荆河,箕风毕雨,育岭生瓘,高岑直兮蔽景,脩坂出兮架天,似迎云而就日,若从汉而回山,露泫叶而原净,花照矶而岫鲜,促嶂万寻,平崖亿绝,上被紫而烟生,傍带花而来雪,维英王兮好仙,会八公兮小山,驾飞龙兮翩翩,高驰翔兮冲天。

  陈张正见山赋曰:何神山之峻美,谅苞结之所成,东垂曰泰,南服称衡,西戎所擅,北狄摽名,於是尧值洪流,滔天襄陵,禹敷水土,奠高槎木,众川既导,群岳自脩,潜通四渎,镇压九川,森罗辰象,吐吸云雾,深不可测,远不可步,於廓灵山,长为作固,尔其为状也,则武当太和,武功太白,昆仑五门,扶宁三石,峰高一万,峭峙三百,登而眺之,则千里无极,俯而临之,则万仞难测,映白鹤而同高,混青天而共色。  晋潘尼西○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一,一百五十七,《初学记》二十四作恶。道赋曰:异山河之岨阨,倦关谷之盘纡,车低佪於潜轨,马侘傺於险涂,狗肘还勾,羊角互戾,葂窟连投,十数亿计,石子之涧,坎埳之穴,支体为之危竦,形骸为之疲曳,此亦行者之艰难,羁旅之困毙,若其名坂,则羊羹八特,成皋黄马,回波激浪,飞沙飘瓦,马则顿踬狼傍,虺颓玄黄,牛则体疲力竭,损食丧肤,尳蹄穿领,摩髖脱躯。

  【吟】晋夏侯湛山路吟曰:夙驾兮待明,陟山路兮遐征,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岚气清,揽辔兮抑马,踟蹰兮旷野,旷野兮辽落,崇岳兮嵬崿,丘陵兮连离,卉木兮交错,渌水兮长流,惊涛兮拂石。

  宋谢庄山夜忧曰:庭光尽,山明归,流风乘轩卷,明月缘河飞,涧鸟鸣兮夜蝉清,橘露靡兮蕙烟轻,凌别浦兮值泉跃,经乔林兮遇猿惊,南皋别鹤伫行汉,东邻孤管入青天,沉痾白发共急日,朝露过隙讵赊年,年去兮发不还,金膏玉液岂留颜,回舲拓绳户,收棹掩荆关。

  【赞】晋庾肃之山赞曰:悬岩杳翳,神明攸居,官府风云,怀吐川渠,昆阆天竦,五岳云停,飞峰紫蔚,辰秀太清。

  晋戴逵山赞曰:蔚矣名山,亭亭洪秀,并基二仪,峣嶕云构,嵯峨积岨,寥笼虚岫,轻霞仰拂,神泉旁漱,曰仁奚乐,希静此寿。

  晋郭璞炎山赞曰:木含阳气,精构则燃,焚之无尽,是生火山,理见乎微,其妙在传。

  【铭】晋张载剑阁铭曰:岩岩梁山,积石瓘瓘,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襃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遗轨,冈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晋湛方生灵秀山铭曰:岩岩灵秀,积岨幽重,傍岭关岫,乘标挺峰,桂柏参幹。芝菊乱丛,翠云夕映,爽气晨蒙,笼笼疏林,穆穆闲房,幽室冬暄,清荫夏凉,神木奇生,灵草贞香,云鲜其色,风飘其芳,可以养性,可以迁翔,长生久视,何必仙乡。

  梁简文帝行雨山铭曰:岩畔途远,阿曲路深,犹云息驭,尚且抽琴,兹峰独擅。嵚崎千变,却绕画房,前临宝殿,玉岫开华,紫水回斜,谿间聚叶,涧里萦沙,月映成水,人来当花,藤结如帷,碛起成基,芸香馥迳,石镜临墀。

  又明月山铭曰:迢递峰长,威纡岳聚,既正书门,兼同天柱,非竞小山,宁论大庾,岂学土龙,讵须石鼓,緅色斜临,霞文横竖。  梁孝元帝东宫後堂仙室山铭曰:太华削成,本擅奇声,峰如雪委,岭若莲生,云除紫盖,霞通赤城,金坛是箓,玉记题名,凤依桐树,鹤听琴声,殿接南箕,桥连北斗,秋河徙带,春禽衔绶,朱鸟安窗,青龙作牖。

  梁庾肩吾东宫玉帐山铭曰:玉帐寥廓,昆山抵鹊,总叶成帐,连枝起幕,玉蕊难徙,金花不落,隐士弹琴,仙人看博,岩留故鼎,灶聚新荆,煮石初烂,烧丹欲成,桑田屡尽,海水频倾,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周庾信梁东宫行雨山铭曰:山名行雨,地异阳台,春人无数,神女羞来,翠幔朝开,新妆旦起,树入床前,山来镜里,草色衫同,花红面似,开年寒尽,正月春游,天丝剧藕,蝶粉多尘,横藤碍路,垂柳低人,谁论洛水,一个河神。

  陈徐陵後堂望美人山铭曰:高堂碍雨,洛浦无洲,何处相望,山边一楼,峰因五妇,石是三侯,险逾地肺,危邻天柱,禁苑斜通,春人恒聚,树里闻歌,枝中见舞,恰对妆台,诸窗并开,遥看已识,试唤便回,岂如织女,非秋不来。

  【碑】梁简文帝神山碑铭曰:关号天井,山称地雌,碧鸡金马,越渎梁池,怀灵缊德,孕宝含奇,此亦神岫,英名远摛,昔有鹫窟,不烧净土,迈彼高踪,构兹法宇,引叶成帷,即树为柱,石砌危横,崖阶斜竖。

  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曰:窃以增城九重,仙林八树,未有船如鸣鹤,时度宓妃,桥似牵牛,能分织女,丹凤为群,紫柱成迾,清风韵响,即代歌仙,桂影浮池,仍为月浦,璧月朝晖,金楼启扉,画船向浦,锦缆牵矶,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并觉忘归。

  【序】宋谢灵运名山序曰: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適,世识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嗽流者,之○《初学记》五作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君子有爱物之情,有救物之能,横流之獘,非才不理,故时有屈己以济彼,岂以名利之场,贤於清旷之域邪,语万乘则鼎湖有纵辔,论储贰则嵩山有绝控。又陶朱高揖越相,留侯原辞汉傅,推此而言,可以明矣。

  【书】梁吴均与施从事书曰: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缘○全梁文六十作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又与朱元思书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峰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湋湋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烝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昬,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昆仑山《河图》曰:昆仑之墟,五城十二楼,河水出焉。  《龙鱼河图》曰:昆仑山,天中柱也。

  大荒西经曰: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

  《尔雅》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之墟,璆琳琅玕焉。

  《穆天子传》曰:天子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纪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王母止之。

  《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圆周如削,铜柱下有回屋焉,辟方百丈,事具仙部。

  《史记》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甚高,三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醴泉华池,自张骞使大夏之後,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

  水经曰: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

  《博物志》曰:昆仑从广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神仙之所集,五色云气,五色之流水,其泉东南流入中国,名为河也。  葛仙公传曰:昆仑,一曰玄圃,一曰积石瑶房,一曰阆风台,一曰华盖,一曰天柱,皆仙人所居也。

  《搜神记》曰:昆仑之山,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茂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山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

  【赞】晋郭璞昆仑丘赞曰:昆仑月精,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羌之宇,?桀然中峙,号曰天柱。

  ◇嵩高山《山海经》曰:太室之中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而名曰指,服者不垢。

  《毛诗》曰:崧高惟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列仙传》曰: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雒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汉武帝内传》曰:武帝夜梦与李少君俱上嵩高山,上半道,有绣衣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言太一君召,觉,即告近臣曰:如朕梦,少君将舍朕去矣。

  《刘根别传》曰:根弃世学道,入中岳嵩山石室中,峥嵘上,东南下五十丈,北人冬夏不衣,身毛皆长一二尺,颜状如年十五时。

  《仙经》云,嵩高山东南大岩下石孔,方圆一丈,西方北入五六里,有大室,高三十馀丈,周圆三百步,自然明烛,相见如日月无异,中有十六仙人,云月光童子,常在天台,时亦往来此中,人非有道,不得望见。

  戴延之《西征记》曰:嵩高山,岩中也,东谓太室,西谓少室,相去七十里,嵩高,总名也。

  《世记》○《初学记》五,《太平御览》三九作刘义庆《世说》:按亦见幽明录,(古小说钩沉谓唐宋类书引幽明录,时亦题《世说》:是也。)曰:嵩高山北有大穴,莫测其深,百姓岁时每游观其上。晋初,尝有一人误堕穴中,同辈冀其傥不死,乃投食於穴中,坠者得之,为寻穴而行,计可十许日,忽旷然见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对坐围棋。局下有一杯白饮,坠者告以饥渴,棋者曰:可饮此。坠者饮之,气力十倍。半年许,乃出于蜀中,归洛下,问张华,华曰:此仙馆大夫,所饮者玉浆也。

  《俗说》曰:傅亮北征,在黄河中,垂至洛,遥见嵩高山,于时同从客在坐,问傅曰:潘安仁怀旧赋云,前瞻太室,傍眺嵩丘,嵩丘太室,故是一山,何以言傍眺,傅曰:有嵩丘山,去太室七十里,此是书写误耳。

  【赞】晋郭璞太室山赞曰:嵩惟岳宗,华岱恒衡,气通元漠,神洞幽明,嵬然中立,众山之英。

  ◇华山《尔雅》曰:华山为西岳。

  《西山经》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晏子》曰:君子若华山然,松柏既多矣,望之尽日不知厌。

  《列仙传》曰:脩羊公者,魏人,止华阴山石室中,中有石榻,常卧其上,石尽陷穿。

  又曰:呼子先者,汉中关下卜师,寿百馀岁,临去,呼酒家妪,令急装,便有仙人,持二茅狗来至,子先持一与酒妪,因各骑之,乃龙也,上华阴山,常於山大呼,言子先酒母在此。  《华山记》曰:华山高岩四合,重岭秀起,上有石池,北有石鼓,父老相传云,尝有闻其鸣者。

  《述征记》曰:华山对河东首阳山,黄河流于二山之间,云本一山,巨灵所开,今睹手迹於华岳,而脚迹在首阳山下。

  【赞】晋郭璞华山赞曰:华岳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其谁游之,龙驾云裳。

  【铭】晋傅玄华岳铭序曰:易称法象莫大乎天地,天以高明崇显,而岳配焉,地以广厚为基,而岳体焉,若夫太华之为镇也,五岳列位而存其首,三条分方而处其中,故能参两仪以比德,协和气之絪缊,故云行与雨施,兴雷风以动物,是以古先历代圣帝明王,莫不燔柴加牲,尊而祀焉,於虞书,则西巡狩至于西岳,而亲祭焉,於礼,则大司马掌其分域,而大宗伯典其礼祀也。

  【碑】後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序曰:易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然山莫尊於岳,泽莫盛於渎,岳有五而华处其一,渎有四而河在其数,其灵也至矣,人主废兴,必有其应,故岱山石立,中宗继统,太华授璧,秦胡绝绪,白鱼入舟,姬武建业,宝珪出水,子朝丧位,布五方则处其西,列三条则居其中,世宗又经集灵之宫於其下,想松乔之俦,是游是憩,郡国方士,自远而至者,充岩塞崖,乡邑巫觋,宗祝乎其中者,亦盈谷溢蛇奚,咸有浮飘之志,愉悦之色,必云霄之路可升而越,果繁昌之福可降而致也,故殖财之宝,黄玉自出,令德之珍,卿相是毓,匪惟嵩高,降生申甫,斯亦有焉。

  ◇衡山《周官》曰:荆州之镇山曰衡山。

  《湘中记》曰:衡山九疑,皆有舜庙,遥望衡山,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乃不复见。

  又曰:南阳刘道人,尝游衡山,行数十里,有绝谷,不得前,遥望见三石囷,二囷闭,一囷开,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极秀,一峰名芙蓉峰,最为竦桀,自非清霁素朝,不可望见,峰上有泉飞派,如一幅绢,分映青林,直注山下。

  《异苑》曰:湘东姚祖,太元末为郡吏,经衡山,望岩下有数年少,并执笔作书,祖谓是行侣休息,乃枉道过之,未至百许步,少年相与翻然飞飏。

  【诗】晋庾阐诗曰:北眺衡山首,南睨五岭末,寂坐挹虚恬,运目情四豁,翔乱凌九宵,陆鳞困濡沫,既体江湖悠,安识南溟阔。  ◇庐山《山海经》曰:庐山名有二,一曰天子都,二曰天子鄣。

  伏滔《游庐山序》曰:庐山者,江阳之名岳,其大形也,背岷流,面彭蠡,蟠根所据,亘数百里,重岭桀嶂,仰插云日,俯瞰川湖之流焉。

  远法师庐山记曰: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棼氲若烟。

  《神仙传》曰:董奉还豫章,庐山下居,在山间,了不佃作,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物,使病愈者,种杏五株。

  张野庐山记曰:庐山,天将雨,则有白云,或冠峰岩,或亘中岭,俗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

  周景式庐山记曰:匡俗,周威○《太平御览》四十一引张僧鉴寻阳记作武。王时,生而神灵,庐於此山,世称庐君,故山取号焉。

  又曰:登庐山,望九江,以观禹之迹,其兹峰乎,东南隐诸岭,不得骈瞩,自庐山人迹所暨,迥望处无复出此者。又甚高峻,每雨,其下成潦,而上犹皎日,峰头有大盘石,可坐数百人。  【诗】宋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曰:积峡忽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宋鲍昭○按当作照,後同。登庐山诗曰:悬装乱水区,旅薄次山楹,千岩状岨积,万壑势回萦,巃鹢高昔貌,纷乱袭前名,洞涧窥地脉,竦树隐天经,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阴冰实夏结,炎树信冬荣。

  又登庐山望石门诗曰: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峰隔半天,长崖断千里,鸡鸣青涧中,猿啸白云里,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回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梁江淹登庐山香炉峰诗曰: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

  【赋】宋支昙谛庐山赋曰:昔哉壮丽,峻极氤氲,包灵奇以藏器,蕴绝峰乎青云,景澄则岩岫开镜,风生则芳林流芬,岭奇故神明鳞萃,路绝故人迹自分,严清升山於玄崖,世高垂化於共阝亭,应真陵云以踞峰,眇忽翳景而入冥,咸豫闻其清尘,妙无得之称名也,若其南面巍崛,北背蒂,悬霤分流以飞湍,七岭重氵急而叠势,映以竹柏,蔚以柽松,萦以三湖,带以九江,嗟四物之萧森,爽独秀於玄冬,美二流之潺湲,津百川之所冲,峭门百寻,峻阙千仞,香炉吐云以像烟,甘泉涌霤而先润。

  【碑】梁元帝庐山碑序曰:夫日月丽天,皇穹所以贞观,川岳带地,后土所以惟宁,庐山者,亦南国之德镇,虽林石异势,而云霞共色,长风夜作,则万流俱响,晨鼯晓吟,则百岭齐应,东瞻洪井,识曳帛之在兹,西望石梁,见指宝之可拾,诚复慕类易悲,山中难久,攀萝结桂,多见淹留。  ◇太行山《山海经》曰:太行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下有碧玉。

  《穆天子传》曰: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南征翔行,迳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

  《墨子》曰:墨子请耕桂岭子○墨子耕柱篇作墨子怒耕柱子,岭字衍,(疑类聚据本怒作请,请岭音近,故致衍,若作怒,则音相距远矣,请问也,见国语吴语注,吕氏春秋首时注。)曰:将上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曰:将驱骥,以骥足贵○耕柱篇及《太平御览》四十作责。也。

  《尸子》曰: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战国策》曰:范睢说秦王曰:举兵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巉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王举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为三。

  《神仙传》曰:王烈入太行山,忽闻山东北雷声,往视,见山上破数百丈,石中有一孔,径尺,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抟之,随手坚凝,气味如粳米饮。

  【诗】晋袁宏从征行方山头诗曰:峨瓘太行,凌虚抗势,天岭交气,窈然无际,澄流入神,玄谷应契,四象悟心,幽人来憩。

  ◇荆山《山海经》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河图括地象》曰: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

  《韩子》曰:卞和得玉於楚山中,献厉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左足,和抱其璞,哭於荆山之下,三日,泣尽继之以血,事具玉门。

  《水经》曰: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  【诗】晋桓玄登荆山诗曰:理不孤湛,影比有津,曾是名岳,明秀超邻,器迁荒外,命契响神,我之怀矣,巾驾飞轮。

  梁江淹望荆山诗曰:奉诏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绕重林,云霞肃川涨,岁晏君如何,零泪染衣裳。  ◇锺山徐爰释门○《太平御览》四十一作问。略曰:建康北十馀里,有锺山,旧名金山,汉末,金陵尉蒋子文,讨贼战亡,灵发於山,因立蒋侯祠,故世号曰蒋山。

  庾阐杨都赋注曰:建康宫北十里,有蒋山,舆地图谓之锺山,元皇帝未渡江之年,望气者云,蒋山上有紫云,时时晨见。  山谦之《丹阳记》曰:京师南北,并有连岭,而蒋山独隆嚬峻异,其形象龙,实杨都之镇也,孙权葬山南,因山为名,号曰蒋陵。

  沈约《宋书》曰:萧思话领左卫,尝从太祖登锺山北岭,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锺酒,事具琴部。  【诗】梁沈约游锺山诗曰: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终南表秦馆,少室迩王城,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合沓共隐天,参差分相望,郁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即事既多美,临眺殊复奇,南瞩储胥观,西望昆明池,山中咸可悦,赏逐四时移,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梁虞骞登锺山下峰望诗曰:冠者五六人,携手岩之际,散意百仞端,极目千里睇,叠岫乍昏明,浮云时卷闭,遥看野树短,远望樵人细。

  ◇北邙山《魏志》曰:明帝即位,欲平北芒,令登台观见孟津,廷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盛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何以御之,帝乃止。

  朱超石与兄书曰:登北芒远眺,众美都尽,光武坟边杏甚美,今奉送核。

  【诗】魏刘伶北芒客舍诗曰: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寒鸡思天曙,拥翅吹长音,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长笛响中夕,闻此消焜衿。

  【赋】晋张协登北芒赋曰:陟峦丘之?丽??,升逶迤之脩岅,回余车於峻岭。聊送目於四远,灵岳郁以造天,连岗岩以蹇产,伊洛混而东流,帝居赫以崇显,山川汨其常弓,万物化而代转,何天地之难穷,悼人生之危浅,叹白日之西颓兮,哀世路之多蹇,於是徘徊绝岭,踟蹰步趾,前瞻狼山,却闚大岯,东眺虎牢,西睨熊耳,邪亘天际,旁极万里,莽眩眼以芒昧,谅群形之难纪,临千仞而俯看,似游身于云霓,抚长风以延伫,想凌天而举翮,瞻冠盖之悠悠,睹商旅之接枙,尔乃地势窊隆,丘墟陂纮,坟陇?畏叠,基布星罗,松林掺映以攒列,玄木搜寥而振柯,壮汉氏之所营,望五陵之嵬瓘,丧乱起而启壤,僮竖登而作歌。  ◇天台山名山略记曰:天台山在剡县,即是众圣所降,葛仙公山也。

  《异苑》曰:会稽天台山,虽非遐远,自非忘生忘形,不能跻也。

  《幽明录》曰:汉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遂留半年,怀土思求归,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讯问得七世孙。  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内,则有天台灵岳,玉室璿台。  【赋】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序曰: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朅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所以不列於五岳,阙载於常典者,岂不以其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首阳山《毛诗》曰: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论语》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

  《史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让国逃去,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首阳山,事具让部。  【诗】魏阮籍诗曰:步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赋】汉杜笃首阳山赋曰:嗟首阳之孤岭,形势窟其槃曲,面河源而抗岩陇。堆隈而相属,长松落落,卉木蒙蒙,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高岫带乎岩侧,洞房隐於云中,忽吾睹兮二老,时采薇以从容,於是乎,乃讯其所求,问其所脩,州域乡党,亲戚疋俦,何务何乐,而并兹游矣,其二老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厥胤孤竹,作蕃北湄,少名叔齐,长曰伯夷,闻西伯昌之善,○明本作教。育年艾於胡耇,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馀寿,而天命之不常,伊事变而无方,昌伏事而毕命,子忽遘其不祥,乃兴师於牧野,遂干戈以伐商,乃弃之而来游,担○明本作誓。不步於其乡,余闭口而不食,并卒命於山傍。

  ◇燕然山汉书匈奴传曰:贰师引兵还,至燕然山,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军大乱败,贰师降单于。

  【铭】後汉班固燕然山铭曰: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亹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後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於是城灭区殚,反旆而旋,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敻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罗浮山茅君内传曰: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罗浮山之洞,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曜真之天。  袁彦伯罗浮山疏曰:遥望石楼直上,当十馀里许,石楼之於山顶,十分之一耳,去县三十里,便见山基,至所登处,当百里许,山皆平敞极目。  《罗浮山记》曰:罗浮者,盖总称焉,罗,罗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在增城博罗二县之境,旧说,罗浮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长溪,神明神禽,玉树朱草。

  【诗】宋王叔之游罗浮山诗曰:菴蔼灵岳,开景神封,绵界盘趾,中天举峰,孤楼侧挺,增岫回重,风云秀体,卉木媚容。

  【赋】宋谢灵运罗浮山赋曰:客夜梦见延陵茅山,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意相会,遂感而作罗浮山赋曰:若乃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数非亿度,道单悒憰,古冗切,○冗当作穴,见广韵屑韵。洞四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故曰朱明之阳宫,耀真之阴室,洞穴之宝衢,海灵之云术,伊离情之易结,谅沉念之罗浮,发潜梦於永夜,若愬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缅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枻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九疑山《山海经》曰: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川,其中有九疑山焉,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

  楚辞九歌曰:九疑纷兮并近,○九歌作迎。

  《淮南子》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多。

  《汉书》曰:武帝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疑,事具巡狩部。

  湘中记曰:九疑山,在营道县,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九疑。

  名山略记曰:九疑山,汉末有张礼正,魏时有治明期,南游九疑,礼正服黄精,明期服泽写柏实,後俱適西城君,受虹景方,兼以守一,内外洞澈,东华迎而乘云升天。

  【诗】庾阐采药诗曰:采药灵山氵急,结驾登九疑,悬岩漏石髓,芳谷挺丹芝,泠泠云珠落,漼漼玉蜜滋,鲜景染冰颜,妙气翼冥期。

  【碑】汉蔡邕九疑山碑曰:岩岩九疑,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时风嘉雨,浸润下民,芒芒南土,实赖厥勋,逮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而授徵,受终文祖,璇玑是承,太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疑,解体而升,登此崔嵬,讬灵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