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人物志>第十章 效难

《人物志》第十章 效难魏 · 刘劭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无由得效之难。

何谓难知之难?人物精微,能神而明,其道甚难,固难知之难也。是以众人之察,不能尽备,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似象,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是故必有草创信形之误,又有居止变化之谬。故其接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

译文:

[大体上察知人材之效验有两个难处:有难以察知之难处,有察知之后而无门路察其效验之难处。

何谓难以察知之难处?察知人物之道极为精微,要能达到神妙而明智,其道甚为困难,此本是难以察知之难处。因此,众人之观察,不能完备,所以各自设立原则与标准,以便相互比较而观察采纳。或有观察其外貌形容者,或有辨识其举止动作者,或有推测其本末终始者,或有揣摩其真实虚伪者,或有推究其细枝末节者,或有担心其失误过错者,或有单凭其言论而论者,或有单究其行事而断者。以上八者,或浮游其中之一,或交杂其中几种,所以其得察人之道者少,而背失察人之道者多。因此,定然有刚刚见面而仅信其外表之失误,又有平时立身变化之错谬。所以与人交接相遇而观察人材,单单根据其行为或单单相信其名声,而失去对其实情之观察。]

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囗传甲乙,则以为义理;好说是非,则以为臧否;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

译文:

[所以,浅显之美张扬而显露,则以为有奇异之德能;深隐明达而沉静达观,则以为有不实之虚伪;分别奇妙之理甚精妙,则以为割裂或太成熟;空传一些数术之道理,则以为精通道义物理;喜欢评说他人之是非,则以为擅长评判善恶;勉强讲说贤愚之名分,则以为是超凡之人物;能够评议国家之政事,则以为是国家之栋梁。]

犹听有声之类,名随其音。夫名非实,用之不效,故曰:名犹囗进,而实从事退。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此草创之常失也。故必待居止,然後识之。故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然後乃能知贤否。此又已试,非始相也。所以知质未足以知其略.且天下之人,不可得皆与游处。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或未至而悬欲,或已至而易顾;或穷约而力行,或得志而从欲。此又居止之所失也。由是论之,能两得其要,是难知之难。

译文:

[尚有辨听声音之类,所言之名号随其音而出.其名号如果不与实体相符,应用起来则无效验,所以说:闻其名则只是口耳相传,而其事实则由做事而知其不符.内心有真知灼见之人,其名声常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但应用起来却有效验;(因为常人不能了解)所以,其名声常随众口相传而减退,而其实情必然能因为做事而显现出来.此是草创之时经常有的过失.所以,一定要等到看到其平时之举止,然后才能真正识别.所以,平时可以观察其人心安于何处,通达之时可以观察其人所举荐者为何等人,富有之时可以观察其人在给予他人东西时之表现,穷困之时可以观察其人之所作所为,贫贱时可以观察其人获取东西时之表现,然后才能知道其人是否贤德.此已经是第二次测试,不是初次观察.所以只知其材质却不足以了解其谋略.况且天下之人,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交游共处.有人志趣会有变化,随事物不同而发生转变;有人尚未前来而已有前来投奔之欲望,有人已经前来投奔却容易回头;有人卑贱俭约却能尽力而做事,有人得志之后便放纵欲望。此又是平时举止所易有之过失。从此说来,能够在两方面都能得到要领,是对人难以真正了解之难处。]

何谓无由得效之难?上材已莫知,或所识在幼贱之中,未达而丧;或所识者,未拔而先没;或曲高和寡,唱不见赞;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或器非时好,不见信贵;或不在其位,无由得拔;或在其位,以有所屈迫。是以良材识真,万不一遇也;须识真在位识,百不一有也;以位势值可荐致之士,十不一合也。或明足识真,有所妨夺,不欲贡荐;或好贡荐,而不能识真。是故,知与不知,相与分乱於总猥之中;实知者患於不得达效,不知者亦自以为未识。所谓无由得效之难也。

译文:

[何谓无法得到效验之难处?上等之材质者,自己无法了解,或者所认识之上等材质者在幼年或贫贱之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便已丧失;或者所认识之上等材质者,未能得到提拔任用便已先离开人间;或者所论所行过高而缺乏应和者,虽有倡议而不被支持协助;或者自身处于卑下之位而力量单薄,所发之言无法被众人获知;或者虽是佳美之才器却非当时人们所喜好,因而不被时人所信所重;或者不在所应在之位,无门路得以升拔;或者虽在其应在之位,却被迫屈从于人、屈从于其位。因此,具有良美之材质而又能被人认识其真材者,万人之中难以遇到一个;已能认识其真材,同时又是在位时被认识到,百人之中难以有一个;既有其位,又有其势力,恰好可以推荐而得以任用之士,十人之中难以有一人有此遇合之机会。或许有人,其明察足以识别真材,却因对自己有所妨碍或侵害,不想推荐提拔;或许有人,本来喜欢推荐提拔,却又不能识别究竟谁是真材。因此,知人与不知人者,总是纷乱地夹杂在一起,如鱼龙混杂;确实知人者为不能获得效验而忧患,不能知人者亦自以为没有找到可取之材。这就是说无法得到效验之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