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第十九章 卷十七 楚辞类 别集类上宋代 · 晁公武
集部其类有四: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文说类。内别集猥多,复分为上、中、下,合四百八部,计六千一百六十一卷。昔屈原作《离骚》,虽诡谲不可为训,而英辨藻思,闳丽演迤,发于忠正,蔚然为百代词章之祖。众士慕乡,波属?委。自时厥後,缀文者接踵於斯矣。然轨辙不同,机杼亦异,各名一家之言。学者欲矜式焉,故别而序之,命之为集。盖其原起於东京,而极於有唐至七百馀家。当晋之时,挚虞已。患其凌杂难观,尝自诗赋以下汇分之,曰《文章流别》。後世祖述之而为总集,萧统所选是也。至唐亦且七十五家。呜呼,盛矣!虽然,贱生於无所用,或其传不能广,值水火兵寇之厄,因而散落者十八九。亦有长编钜轴,幸而得存,其属目者几希。此无他,凡以其虚辞滥说,徒为美观而已,无益於用故也。今录汉迄唐,附以五代、本朝作者,其数亦甚众。其间格言伟论,可以扶持世教者,为益固多。至於虚辞滥说如上所陈者,知其终当泯泯无闻,犹可以自警,则其无用亦有用也,是以不加铨择焉。
楚辞类
△《楚辞》十七卷
右後汉校书郎王逸叔师注。楚屈原,名平,为怀王左徒,博闻强识,娴於辞令。後同列心害其能而谗之,王怒,疏平,平自伤忠而被谤,乃作《离骚经》以讽,不见省纳。及襄王立,又放之江南,复作《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自沉汨罗以死。其後,楚宋玉作《九辨》、《招魂》,汉贾谊作《惜誓》,淮南王小山作《招隐士》,东方朔作七谏,严忌作《哀时命》,王褒作《九怀》,刘向作《九叹》,皆拟其文,而哀平之死於忠。至汉武时,淮南王安始作《离骚传》,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东京班固、贾逵各作《离骚章句》,馀十五卷,阙而不说。至逸自以为南阳人,与原同土,悼伤之,复作十六卷《章句》,又续为《九思》,取班固二序附之,为十七篇。按《汉书志屈原赋》二十五篇,今起《离骚经》至《大招》凡六,《九章》、《九歌》又十八,则原赋存者二十四篇耳,并《国殇》、《礼魂》在《九歌》之外为十一,则溢而为二十六篇。不知《国殇》、《礼魂》何以系《九歌》之末,又不可合十一为九,然则谓《大招》为原辞,可疑也。夫以“招魂”为义,恐非自作,或曰景差,盖近之。其卷後有蒋之翰跋,云晁美叔家本也。
△《楚辞释文》一卷
未详撰人。其篇次不与世行本同。盖以《离骚经》、《九辩》、《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隐》、《士招》、《魂九》、《怀七》、《谏九》、《叹哀》、《时命》、《惜誓》、《大招》、《九思》为次。按今本《九章》第四,《九辩》第八,而王逸《九章》注云:“皆解於《九辩》中。”知《释文》篇第盖旧本也,後人始以作者先後次第之耳。或曰天圣中陈说之所为也。
△《补注楚辞》十七卷,《考异》一卷
右未详撰人。凡王逸《章句》有未尽者补之。自序云:“以欧阳永叔、苏子瞻、晁文元、宋景文家本参校之,遂为定本。又得姚廷辉本作《考异》。”且言《辩骚》非《楚辞》本书,不当录。
△《重编楚辞》十六卷
右族父吏部公重编。独《离骚经》仍故,为首篇。其後以《远游》、《九章》、《九歌》、《天问》、《卜居》、《渔父》、《大招》、《九辩》、《招魂》、《惜誓》、《七谏》、《哀时命》、《招隐士》、《九怀》、《九叹》为次而去《九思》一篇。其说曰:按八卷。屈原遭忧所作。故首篇曰《离骚经》,後篇皆曰《离骚》,馀皆曰《楚辞》。今本所第篇或不次序,於是迁《远游》、《九章》次《离骚经》,在《九歌》上,以原自序其意近《离骚经》也。而《九歌》、《天问》乃原既放之後摅愤所作者,故迁於下。《卜居》、《渔父》,自序之馀意也。故又次之。《大招》古奥,疑原作,非景差词,沈渊不返,故以终焉。为《楚辞》上八卷。《九辩》、《招魂》皆宋玉所作,或曰《九辩》原作,其声浮矣。《惜誓》宏深,或以为贾谊作,盖近之。东方朔、严忌皆汉武帝廷臣,淮南小山之词,不当先朔、忌。王褒,汉宣帝时人,後淮南小山。至刘向最後作,故其次序如此。皆西汉以前文也,为《楚辞》下八卷。王逸,东汉人,《九思》,视向以前所作,相阔矣。又十七卷非旧录,故去之。又颇删逸《离骚经》训释浅陋者,而录司马迁原传冠其首云。
△《续楚辞》二十卷
右族父吏部公编。择後世文赋与《楚辞》类者编之。自宋玉以下至本朝王令,凡二十六人,计六十篇。各为小序,以冠其首。而最喜沈括,以为辞近原,盖深探其用意,疾徐其步骤而与之偕,然亦暇而不迫也。 △《变离骚》二十卷
右族父吏部公编。公既集《续楚辞》,又择其馀文赋或大意祖述《离骚》,或一言似之者为一编,其意谓原之作曰《离骚》,馀皆曰《楚辞》。今《楚辞》
又变,而乃始曰《变离骚》者,欲後世知其出於原也,犹服尽而系其姓於祖云。
所录自楚荀卿至本朝王令,凡三十八人,通九十六首。
别集类上 △《蔡邕集》十卷
右汉蔡邕伯喈也,陈留圉人。仕至左中郎将,後为王允所害。邕博学,好辞章、术数、天文、妙操音律。在东观欲补《汉纪》,自陈十意。及付狱,乞黥刖以成书,不能得,遂死狱中。所著文章百四篇,今录止存九十篇,而铭墓居其半。或曰碑铭,或曰神诰,或曰哀赞,其实一也。尝自云“为《郭有道碑》,独无愧辞”,则其他可知矣。凡文集,其人正史自有传者,止掇论其文学之辞,及略载乡里、所终爵位,或死非其理,亦附见,馀历官与其善恶,率不录。若史逸其行事者,则杂取他书详载焉,庶後有考。
△《曹植集》十卷
右魏曹植子建也。太祖子,文帝封植为陈王,卒年三十一,谥曰思。年十馀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援笔立成。自少至终,篇籍不离於手。
按《魏志》:“景初中,撰录植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隋志》植集三十卷,《唐志》植集二十卷。今集十卷,比隋、唐本有亡逸者,而诗文二百篇,返溢于本传所载,不晓其故。
△《王粲集》八卷
右後汉王粲仲宣也。高平人。为魏国侍中。粲博物多识,强记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制,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今集有八十一首。按《唐艺文志》粲集十卷,今亡两卷,其诗文反多於史所记二十馀篇,与《曹植集》同。
△《阮籍集》十卷
右魏阮籍嗣宗也。尉氏人。籍志气宏放,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属文不留思,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虽不拘礼教,而发言玄远。晋帝辅政,为从事中郎,後求为步兵校尉。
△《嵇康集》十卷 右魏嵇康叔夜也。谯国人。康美词气,有风仪,土木形骸,不自藻饰。学不师授,博览该通,长好庄老,属文玄远。以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景元初,锺会谮於晋文帝,遇害。
△《张华集》三卷 右晋张华茂先也。范阳人。惠帝时为司空,赵王伦,孙秀党谋害之。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图纬、方伎等书,莫不详览。家有书三十乘,天下奇秘悉在。博物洽闻,世无与比。集有诗一百二十,哀词、册文二十一,赋三。 △《陆机集》十卷 右晋陆机士衡也。抗之子。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太康末,入洛。成都王颖令机率师伐长沙王?,至河桥大败,为颖所诛。初,造张华,华重其名,如旧相识,尝谓之曰:“人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多。”葛洪著书亦称叹焉。所著文章凡三百馀篇,今存诗、赋、论、议、笺、表、碑、诔一百七十馀首。以《晋书》、《文选》较正外,馀多舛误。
△《陆?集》十卷
右晋陆?士龙也。吴郡人。惠帝时,为中书侍郎。会兄机兵败,同遇害。?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与兄齐名,虽文章不及,而持论过之。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新书》十篇。
△《陶潜集》十卷 右晋陶潜渊明元亮也。一名潜。浔阳人。萧统云:“渊明字元亮。”《晋书》云:“潜字元亮。”《宋书》云:“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按集《孟嘉传》与《祭妹文》皆自称渊明,当从之。晋安帝末,起为州祭酒。桓玄纂位,渊明自解而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刘裕举兵讨玄,诛之,为镇军将军。渊明参其军事,未几,改为建威将军。渊明见裕有异志,乃求为彭泽令,去职。潜少有高趣,好读书,不求甚解,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世号靖节先生。今集有数本:七卷者,梁萧统编,以序、传、颜延之诔载卷首。十卷首,北齐阳休之编,以《五孝传》、《圣贤群辅录》、序、传、诔分三卷,益之诗,篇次差异。按《隋经籍志》潜集九卷,又云梁有五卷,录一卷。《唐艺文志》潜集五卷。今本皆不与二《志》同。独吴氏《西齐书目》有潜集十卷,疑即休之本也。休之本出宋庠家云。江左名家旧书,其次第最有伦贯,独《四八目》后《八儒》、《三墨》二条,似后人妄加。 △《鲍照集》十卷
右宋鲍照明远也。上党人。世祖以为中书舍人,後临海王子顼镇荆州,以照为参军。子顼败,为乱兵所杀。初,孝武好文,自谓人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谓照才尽,实不然也。事见沈约《书》。而李延寿史乃以世祖为文帝。集有唐虞炎序,云:“为宋景所害。”傥见於他书乎?唐人避武后讳,改“照”为“昭”。
△《谢?集》十卷
右齐谢?玄晖也。阳夏人。明帝初,自中书郎出为东海太守。东昏时,为江?党谮害之。?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善草隶,尤长五言诗。沈约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文选》所录?诗仅二十首,集中多不载,今附入。
△《谢惠连集》五卷
右宋谢惠连,方明子也。元嘉七年,为彭城王法曹行参军。十岁能属文,为《雪赋》,以高丽见奇。族兄灵运每见其新文,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
△《吴均集》三卷
右梁吴均叔庠也。史称均博学多才,俊体有古气。好事效之,谓“吴均体”。有集二十卷。唐世搜求,止得十卷,今又亡其七矣。旧题误曰吴筠。筠乃唐人,此诗殊不类,而其中有赠周兴嗣、柳贞阳辈诗,固已知其非筠。又有萧子?《赠吴朝请入东诗》,盖在武帝时为奉朝请,则知为均也无疑矣。萧子?诗八、萧子显、朱异、王筠、王僧孺诗各一附。颜之推讥均集中有《破镜赋》,今已亡之。
△《江淹集》十卷
右梁江淹文通也。济阳人。梁初,为散骑常侍,封醴陵侯。少好学,不事章句,留情於文章,晚节才思微退,人谓才尽。著述百馀篇,自撰为前後集。今集二百四十九篇。魏晋间名人诗文行于世者,往往羡于史所载。曹植、王粲及淹皆是也,岂后人妄益之欤? △《何逊集》二卷
右梁何逊仲言也。东海人。终水部员外郎。逊少能诗,州举秀才。范?见其文,嗟赏曰:“观文人,质则过懦,丽则伤俗。能含清浊,中古今,见之何生矣。”沈约谓:“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与刘孝绰以文章见重於世,谓之“何、刘”。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今亡逸不全。
△《庾信集》二十卷
右周庾信子山也。南阳人。梁元帝时,为散骑常侍。聘西魏,遂留长安。孝闵时,终司宪大夫。信在梁与徐陵文并绮丽,世号“徐庾体”。集有滕王?序。
△《阴铿集》一卷
右陈阴铿字子坚,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徐陵言之於世祖,使赋安乐宫,援笔立成。累迁散骑常侍。有集三卷,《隋志》已亡其二,今所存者十数诗而已。杜少陵尝赠李太白诗,有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今观斯集,白盖过之远矣,甫之慎许,可乃如此。
△《扬雄集》三卷
右汉扬雄子?也。古无雄集,皇朝谭愈好雄文,患其散在诸篇籍,离而不属,因缀辑之,得四十馀篇。
△《王绩东皋子》五卷 右唐王绩无功也。龙门人。隋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六合丞。弃官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唐书》以为隐逸。集有吕才序。称其幼岐嶷,年十五谒杨素,占对英辩,一坐尽倾,以为神仙重子。薛道衡见其《登龙门忆禹赋》,叹曰:“今之庾信也!”且载其卜筮之验者数事云。
△《杨炯盈川集》二十卷
右唐杨炯也。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终婺州盈川令,卒。炯博学,善属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四才子”,亦曰“四杰”。炯自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後。”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後,信然;愧卢前,谦也。”集本三十卷,今多亡逸。
△《王勃集》二十卷
右唐王勃子安也。通之孙。麟德初,刘祥道荐其材,对策高等,授朝散郎。
沛王召署府修撰,以戏为诸王作《斗鸡檄》,高宗怒,斥出府。父为交趾令,勃往省,溺海卒。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酌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藁”。有刘元济序。
△《卢照邻幽忧子集》十卷 右唐卢照邻?之也。范阳人。调新都尉,病去官,隐具茨山下。手足挛废,疾久,诀亲戚,自沈颖水。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已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聘贤士,己病废。著《五悲文》,今在集中。尝自号幽忧子。
△《骆宾王集》十卷
右唐骆宾王也。义乌人。武后时,数言事,得罪,贬临海丞。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徐敬业乱,署府佐,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之矍然。及败,亡命,不知所之。後宋之问逢之於灵隐,已祝?为浮屠矣。宾王七岁能属文,妙於五言诗。中宗诏求其文,得百馀篇,命郄?卿次序之。 △《苏?许公集》二十卷
右唐苏?廷硕也。武功人。调露二年进士、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率府胄曹。
玄宗时,中书舍人、知制诰。开元四年,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幼敏悟,一览五千言,辄覆。景龙後,与张说以文章显,时号“燕、许”。李德裕谓:“近世诏诰,唯?叙事外为文章。”韩休为序。集本四十六卷,今亡其半矣。 △《陈子昂集》十卷
右唐陈子昂伯玉也。梓州人。文明初举进士,上书,召见,累擢拾遗。《新唐书》称子昂圣历初解官归养。父丧,庐墓。县令段简贪暴,胁取其赂不厌,逮捕,死狱中。沈下贤独云为武承嗣所杀。未知熟是。子昂少以豪侠使气,及冠,折节为学,精究坟籍,耽爱黄老、《易象》,尤善属文。唐兴,文章承徐、庾馀风,天下祖尚,至是始变雅正。故虽无风节,而唐之名人无不推之。柳仪曹曰:“张说以著述之馀攻比兴而莫能极,张九龄以比兴之暇穷著述而不克备,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子昂而已。”
△《宋之问考功集》十卷 右唐宋之问延清也。汾州人。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谄事太平公主,为考功员外郎。睿宗初,贬钦州,赐死。自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封精密,及之问、沈?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纟肃成文,学者宗之,号曰“沈、宋”。徐坚尝论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其为当时所重如此。
△《沈?期集》五卷
右唐沈?期?卿也。相州人。及进士第,由协律郎迁弘文馆直学士。常侍中宗宴,舞《回波》,为弄辞以悦帝。还,赐牙笏、衣绯。
△《杜审言集》一卷
右唐杜审言必简也。襄阳人。预之後裔。擢进士,恃高才以傲世。尝对武后赋《欢喜诗》,后叹重其文。学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集有诗四十馀篇而已。
△《张说集》三十卷
右唐张说道济也。洛阳人。永昌元年,贤良方正策第一,累迁凤阁舍人。睿宗时,兵部侍郎、平章事。开元十八年,终左丞相、燕国公。说为文精壮,长於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尝典集贤图书之任,间为天平军大使及致仕一岁,皆即军中、於家论撰国史。晚谪岳州,诗益凄惋,人谓得江山。
△《李峤集》一卷
右唐李峤巨山也。赞皇人。擢进士第,制策甲科,拜为监察御史。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峤富才思,前与王勃、杨炯,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集本六十卷,未见。今所录一百二十咏而已,或题曰《单题诗》,有张方注。
△《张九龄曲江集》二十卷
右唐张九龄子寿也。曲江人。长安二年进士,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等,为左拾遗。开元中,为中书令,卒,谥文献。九龄风度蕴籍,幼善属文。玄宗朝,知制诰,雅为帝知。为相,谔谔有大臣节。及贬荆州,惟文史是娱,朝廷许其胜流。徐坚论九龄之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柳宗元以九龄兼攻诗文,但不能究其极尔。后有姚子彦所撰行状,吕温撰真赞,郑宗珍撰谥议,徐浩撰墓碑及《赠司徒敕辞》。
△《王维集》十卷
右唐王维摩诘也。太原人。开元九年进士,终尚书右丞。维幼能属文,工草隶,善画,名盛。安禄山反,尝陷贼中。贼大宴凝碧池,赋诗痛悼。诗闻行在,後得免死。代宗访维文章於弟缙,裒集十卷上之。李肇记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之句,以为窃李嘉?者,今嘉?之集无之,岂肇之厚诬乎?
△《储光羲集》五卷 右唐储光羲也。鲁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第,尝为监察御史。後从安禄山伪署。贼平,贬死王。
△《昌龄诗》六卷
右唐王昌龄少伯也。江宁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为秘书郎,又中宏词科。不谨细行,贬龙标尉。以世乱,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常建诗》一卷
右唐常建也。开元十五年进士。欧阳永叔尝爱“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之句,乃建诗也。
△《刘长卿集》十卷
右唐刘长卿字文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为转运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使留後,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长卿刚而犯上,故两逢斥废。诗虽窘於才,而能锻炼。权德舆尝谓为“五言长城”。今集诗九卷,杂文一卷。
△《颜真卿文》一卷
右唐颜真卿清臣也。万年人。博学,工辞章。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登制科。代宗时,为太子太师。使李希烈,为希烈所害。世谓真卿忤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拒安禄山、李希烈,废斥者七八,以至於死,而不自悔,天下一人而已。而学问文章往往杂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於理,而所为乃尔者,盖天性然也。
△《萧颖士集》十卷
右唐萧颖士茂挺也。梁宗室之後。举进士,开元二十三年中第,为史馆待制。安禄山反,窜山南。节度崔圆授扬州工曹,至官,信宿而去。客死汝南逆旅。门人谥曰文元先生。颖士属文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尝教授濮阳,时号萧夫子。李林恶不附己,故数罢去。阎士和盛推颖士文章,以为闻萧氏之风者,童子羞称曹、陆。《唐书》云:颖士作伐樱桃赋以诋李林甫,君子很其褊。按集载其辞,有曰:“每俯临乎萧墙,奸回得而窥伺”,盖谓林甫之必致寇也。其后果阶禄山之祸,唐遂不振,然则颖士可谓知几矣,宜褒而返加以贬词,何哉? △《张?龙筋凤髓判》十卷
右唐张?字文成。辞章藻丽,尝入中制科。此乃其书判也,凡一百首。自号浮休子。
△《孟浩然诗》一卷
右唐孟浩然也。襄阳人。工五言诗,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一日,诸名士集秘省联句,浩然句曰:“微?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皆钦伏。张九龄、王维雅称之。维私邀入禁林,遇玄宗临幸,浩然匿床下,维以闻。上曰:“素闻其人。”因召见,命自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上曰:“不求进而诬朕弃人。”命放归。所著诗二百一十首。宜城处士王士源序次为三卷,今并为一,又有天宝中韦纟舀序。
△《严从中黄子集》三卷
右唐严从,开元中为著作郎,春宫侍读,集贤院学士,卒。自号中黄子。当时,命太子侍文吕向访遗文於家,得《训老》、《经颂》等八篇,序为三卷。 △《李翰林集》二十卷
右唐李白太白也。白旧集十卷,唐李阳冰序。咸平中,乐史别得白歌诗十卷,凡歌诗七百七十六篇,又纂杂著,为《别集》十卷。宋次道治平中得王文献及唐魏万所纂白诗,又裒唐类诗洎刻石所传者,通李阳冰、乐史集,共一千一篇,杂著六十五篇。曾子固乃考其先後而次第之,云:“白,蜀郡人。天宝初至长安,明皇召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安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迫致之。?败,坐系浔阳狱,崔涣、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释白囚,使谋其军。乾元元年,终以??事,长流夜郎,以赦得释,过当涂以卒。其始终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序可考者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白在宣城谒见永王?,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於白之自序,盖史误也。
予按杜甫诗亦以白为山东人,而苏子瞻尝恨白集为庸俗所乱,则白之自序亦未可尽信,而以为史误。近蜀本又附入左绵邑人所裒曰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白天才英丽,其辞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非常人所及,读者自可别其真伪也。
△《岑参集》十卷
右唐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後。天宝三年进士,累官补阙、起居郎,出嘉州刺史。杜鸿渐表置幕府,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罢,终於蜀。参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其有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每篇绝笔,人竞传讽。至德中,裴荐、杜甫等,尝荐其“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可以备献替之官”云。集有杜确序。
△《李嘉?诗》二卷 右唐李嘉?,别名从一。赵州人。天宝七年进士,为秘书正字,袁、台二州刺史。善为诗,绮靡婉丽,有齐、梁之风,时人以比吴均、何逊云。
△《高?集》十卷,《集外文》二卷,《别诗》一卷
右唐高?达夫也。渤海人。天宝八年,举有道科中第。永泰初,终散骑常侍。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云。
△《贾至集》十卷
右唐贾至幼几也。洛阳人。天宝十年,明经擢第。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从幸西川,当撰传位册,既进藁,上曰:“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册命,又尔为之。两朝大典,出卿父子,可谓继美矣。”大历中,终散骑常侍。集,李邯郸淑家本二十卷,苏弁编次,常仲儒为序,以墓铭、序碑列於後,今亡其半。苏子瞻尝行吕惠卿责词,有“元凶在位”之语,仇人乃曰:“史唯宋太子劭谓之元凶”,因诬其指斥。殊不知曹子建《责躬诗》有曰“元凶是率”,盖自谓也。今至制诰中除魏仲犀、徐归道词,亦以元凶指禄山,岂独劭为元凶耶?世多疑子瞻失词,因表出之。
△《钱起诗》二卷
右唐钱起,徵之父也。吴郡人。天宝中举进士。初,从乡荐,客舍月夜,闻人哦於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摄衣从之,无所见矣。及就试,诗题乃《湘灵鼓瑟》也。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主文李晖深嘉之,擢置高第,释褐授校书郎,终考功。与郎士元齐名,时曰“前有沈、宋,後有钱、郎”。 △《元子》十卷,《琦?子》一卷,《文编》十卷
右唐元结次山也。後魏之裔。天宝十三年进士,复举制科,授右金吾兵曹,累迁容管经略使。始在商馀山,称元子,逃难入琦?洞,称琦?子,或称浪士,渔者称为聱叟,酒徒呼漫叟,及官呼漫郎,因以命其所著。结性耿介,有忧道闵世之思。逢天宝之乱,或仕或隐,自谓与聱牙,岂独其行事而然,其文词亦如之。然其辞义幽约,譬古钟磬,不谐於俚耳,而可寻玩。在当时,名出萧、李下,至韩愈称数唐之文人,独及结云。
△《韩?诗》五卷 右韩?君平也。南阳人。天宝十三年进士,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继辟幕府。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於中书舍人。?诗兴致繁富,朝野重之。
△《杜甫集》二十卷,《集外诗》一卷,《注杜甫诗》二十卷,《蔡兴宗编杜甫诗》二十卷,《赵次公注杜甫诗》五十九卷右唐杜甫子美也。审言之孙,天宝十三年玄宗朝,献太清宫、享庙及郊,奏赋三篇,使待制集贤院。宰相试文,再迁右卫率府胄曹,终於剑南参谋、检校工部员外。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当寇乱,挺节无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集有王洙原叔、王琪君玉序。皇朝自王原叔以后,学者喜观甫诗,世有为之注者数家,率皆鄙浅可笑。有?原叔名者,其实非也。吕微仲在成都时,尝谱其年月。近时有蔡兴宗者,再用年月编次之。而赵次公者,又以古律诗杂次第之,且为之注。两人颇以意改定其误字云。
△《吴筠宗元先生集》十卷
右唐吴筠撰。前有权德舆序。筠字贞节,华阴人。生十五年,隐於南阳。天宝初,召至京师,请为道士,居嵩山。已有敕待诏翰林。筠知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乃东游会稽,往来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酬唱。大历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筠通经义,美文辞,性高鲠。其待诏翰林也,特承恩顾。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於帝,故筠所著文赋,深诋释氏颇为通人所讥云。
△《独孤及毗陵集》二十卷
右唐独孤及至之也。洛阳人。天宝十,三年举洞晓玄经科。代宗初,为太常博士,濠舒二州刺史,政最,徙常州,卒于官。及幼有成人之量,彳扁览《五经》,观其大义,不为章句学。为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长於论议。《唐实录》称韩愈师其为文云。集有李舟、梁肃前後序,末载崔?甫碑志。 △《皇甫冉诗》二卷
右唐皇甫冉茂政也。丹阳人。天宝十五年进士,为无锡尉,历拾遗、补阙,卒。与弟曾齐名,当时比张氏景阳、孟阳云。集有独孤及序。 △《郎士元诗》一卷
右唐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宝十五年进士,为郢州刺史。与钱起俱有诗名,而士元尤更清雅。时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两人无诗祖行,人以为愧。
△《顾况集》二十卷
右唐顾况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江东进士。善为歌诗,性诙谐。德宗时,柳浑辅政,以秘书郎召。况素善李泌,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及泌卒,有调笑语,贬饶州司户,卒。集有皇甫冉诗序。
△《陈蜕诗》一卷
右唐陈蜕。未祥其行事,集有《长安十五咏》。自序云:“蜕生长江、淮间,以诗句从赋,仅十馀年矣。今我后抚运,泽及四夷,蜕复得为太平人”云云。若此殆肃、代间人也。
△《卢纶诗》一卷
右唐卢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纶字允言,累举进士,不第。
△《耿?诗》二卷
右唐耿?。宝应元年进士,为左拾遗。
△《韦应物集》十卷 右唐韦应物,京兆人。周逍遥公?之后。左仆射扶阳公待价生令仪,令仪生銮,銮生应物。天宝时,为三卫。永泰中,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大历十四年,自?县制除机阳令,称疾辞归。建中二年,授比部郎中,守滁州。居顷之,改江州。召还,擢左司郎中。或娼其进,媒蘖之,出为苏州刺史。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除地而坐。诗律自沈、宋以後,日益靡漫,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谐婉,属对丽密,而娴雅平淡之气不在矣,独应物之诗,驰骤建安以还,得其风格云。
△《李端司马集》三卷
右唐李端,赵州人。大历五年进士,为校书郎。卒官杭州司马。郭暧尚?平公主,贤明,招纳士类,故端等皆客之。尝座上赋诗,奇甚主大加称叹。钱起曰:“素为之,请赋起姓。”端立献一章云:“新开金埒看调马,旧锡铜山许铸钱。”钱起乃服。主喜厚赐之。
△《李益诗》一卷 右唐李益君虞也。姑臧人。大历四年进士,调郑县尉,幽州刘济辟从事。宪宗雅闻其名,召为集贤殿学士。负才,凌籍士,众不能堪,暴其献济诗“不上望京楼”之句,以涉怨望,诏降秩,俄复旧。益少富词藻,长於歌诗,与宗人贺齐名。每作一篇,乐工以赂求取,被声歌,供奉天子。《征人》、《早行》诗,天下皆施之图绘。今集有《从军诗》五十首,而无此诗,惜其放逸多矣。
△《陆贽奏议》十二卷 右唐陆贽敬舆也。贽,嘉兴人。大历八年进士,中博学宏词书判拔萃科。德宗初,为翰林学士。从奉天,还,为中书舍人平章事。贽在奉天,日下诏书数百,初如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人情。尝为帝言:“今盗彳扁天下,宜痛自悔,以感人心。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无所忌,庶叛者革心。”上从之。故下制书,虽武夫悍卒,无不感动流涕。议者谓兴元戡难功,虽爪牙宣力,盖贽有助焉。旧《翰苑集》外,有《榜子集》五卷,《议论集》三卷。翰苑集,苏子瞻乞校正进呈,改从今名。疑是裒诸集成云。
△《王建诗》十卷 右唐王建也。大历十年进士。为昭应县丞、太府寺丞。大和中,陕州司马。
尤长宫词。
△《柳郯诗》一卷
右唐柳郯。集有与李端、卢纶辈相酬赠诗。大历间进士也。
△《武元衡临淮集》二卷
右唐武元衡伯苍也。河南人。建中四年进士。元和二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剑南节度。八年,复秉政。明年,早朝遇盗,为所害。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被于管弦。尝夏夜作诗曰:“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翌日遇害。旧有《临淮集》七卷,此其二也。议者谓唐世工诗宦达者惟高?,达宦诗工者惟元衡。
△《羊士谔诗》一卷
右唐羊士谔也。贞元元年,擢进士第。顺宗时,为宣歙巡官,王叔文恶之,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李吉甫知奖,擢监察御史,掌制诰。尝出为资州刺史。 △《麴信陵集》一卷
右唐麴信陵。贞元元年进士。为舒州望江令,卒。
△《杨巨源诗》一卷 右唐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第进士,为张弘靖从事,自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巨源在元和中,诗韵不造新语,体律务实,用功颇深。旦暮摇首,微咏不辍,年老成疾。尝赠弘靖诗,叙其家世云:“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时人称之。年满七十,乞归。
时宰惜其去,以为其乡少尹,不绝其禄。大和时,以官寿卒。 △《欧阳詹集》十卷
右唐欧阳詹行周也。泉州人。贞元八年进士,终国子四门助教。初,闽人不肯北宦。及常衮为观察使,兴学劝士,詹始以进士举。其联第者如韩愈、李绛诸人,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云。此集李贻孙纂,退之作詹《哀辞》,称詹甚美,大意谓詹觅举京师,将以为父母荣也。又云其德行信于朋友。而唐小说载詹惑太原一妓,为赋“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诗,卒为之死。今集中载焉。然则,詹之志岂仅在父母哉!有德行者乃尔耶?
△《韩愈集》四十卷,《集外文》一卷
右唐韩愈退之也。南阳人。贞元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进中书舍人,迁吏部侍郎。为京兆尹,与李绅不协,绅出,愈罢为兵部,俄复旧。刘?句《唐书》称愈“恃才肆意,?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肃,不应进士,而愈作为《讳辨》。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新书》称“愈三岁而孤,自知读书。比长,尽通《六经》、百家学。”“性明锐,不诡随。”“每言文章自相如、子长後,作者不世出,故深探本原,卓然树立,成一家言。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议者谓《旧史》谓愈文章甚纰缪,固不待辨,而《新史》谓造端置辞,不蹈袭前人,亦未为知愈。盖愈之置辞造端,字字悉有据依。如《毛颖传》、《进学解》之类,皆有所师范云。其集屡经名人是正,其讹舛绝少,但编次殊失伦类,当重为编辑之。
△《李绛论谏集》七卷 右唐李绛深之也。赞皇人。贞元八年进士,中宏词科,补渭南尉。六年,进中书侍郎、平章事。大和初,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四年,南蛮之寇,为乱兵所害。绛仪质魁伟,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平生论谏数十百事。其甥夏侯孜所编,大中史官蒋偕为序。
△《李观文编》三卷,《外集》二卷
右唐李观元宾也。华之从子。贞元八年进士,中宏词科,终太子校书郎。观为文不袭前人,时谓与韩愈相上下。观少夭,文故未极,愈得中寿,故独擅名。大顺中,陆希声编观文,为之序,有谓“观尚辞,故辞胜理;愈尚质,故理胜辞。虽愈穷老,终不能加观之辞;观后愈死,亦不能逮愈之质”云。其后蜀人赵昂又得其《安边书》至《晁错论》一十四首,为《后集》二卷。顷年,从父詹事公掌诰命,以“四之日”为“四日”,不学者?然以为非。观集中亦云尔,乃知本于此。 △《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一卷 右唐柳宗元子厚也。後魏济阴公某之裔。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终於柳州刺史。宗元少精敏绝伦,文章卓伟精纟致。既窜斥,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傲《离骚》数十篇,读者悲恻。在柳州,进士走数千里从学,经指授者,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集中有《御史周君碣》,司马温公《考异》以此碣为《周子谅碣》,实开元二十五年,宗元作天宝时,误。按子谅以弹牛仙客,杖流?州,死蓝田。《旧唐书纪》、《牛仙客传》及《玄宗实录》皆载之,而此碣殊疏略。
△《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
右唐刘禹锡梦得也。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宏词科。贬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召还,欲任以南省郎,作《玄都观看花诗》,讥忿当路,出为播州刺史。裴度以母老为请,得易连州。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诗》,以诋权近。俄分司东都,迁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禹锡少工文章,恃才而废,老年寡所合,乃以文章自?。素善诗,晚节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尝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禹锡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虽诗文似少不及,然能抗衡二人间,信天下之奇才也。
△《孟东野诗集》十卷 右唐孟郊东野也。湖州人。贞元十二年进士,调溧阳尉,辟为兴元参谋,卒郊少隐嵩山,性介寡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为诗有理致,然思苦涩。李观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集宋次道重编。先时,世传汴吴镂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别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蹇?用退之赠郊句,纂成《咸池集》二卷,一百八十篇。自馀不为编帙,杂录之,家家自异。次道总拾遗逸,摘去重衤复,若体制不类者,得五百十一篇,而十联句不与焉,一赞二书附於後。郊集於是始有完书。
△《吕温集》十卷
右唐吕温和叔也,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十四年进士。以善韦执谊、王叔文起家,再命左拾遗。同张荐使吐蕃,元和初使还。累进知御史杂事,再贬道州刺史,徙衡州。温从梁肃,为文章,规摹《左氏》,藻赡精富,流辈推尚。刘禹锡为编次其文,序之云:“古之为书,先立言而後体物。贾生之书首《过秦》,而荀卿亦後其赋,故断自《人文化成论》至《诸葛武侯庙记》为上篇。”今集先赋诗,後杂文,非禹锡本也。
△《李翱集》十八卷
右唐李翱习之也。凉武昭王之後。贞元十四年进士。调校书郎,知制诰。会昌初,终山南东道节度使。翱性峭鲠,论议无所屈,仕不得显官,怫郁无所发。从韩愈为文,辞致浑厚,见推当时。集皆杂文,无歌诗,前有苏舜钦序,云:“唐之文章称韩柳,翱文虽辞不迨韩,而理过於柳。”
△《张籍诗集》五卷
右唐张籍文昌也。和州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终国子司业。籍性狷急,为计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相酬唱,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云。其集五卷,张洎为之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