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南齊書>第十四章 南齊書卷十四 志第六

《南齊書》第十四章 南齊書卷十四 志第六· 蕭子顯

州郡上    揚 南徐 豫 南豫 南兗 北兗 北徐 青 冀 江 廣 交 越

  揚州京輦神皋。漢、魏刺史鎮壽春,吳置持節督州牧八人,不見揚州都督所治。晉太康元年,吳平,刺史周浚始鎮江南。元帝為都督,渡江左,遂成帝畿,望實隆重。領郡如左:

  丹陽郡

  建康 秣陵 丹陽 溧陽 永世 湖熟 江寧 句容

  會稽郡

  山陰 永興 上虞 餘姚 諸暨 剡 鄞 始寧 句章 鄮

  吳郡

  吳 婁 海虞 嘉興 海鹽 錢唐 富陽 鹽官 新城 建德 壽昌 桐廬

  吳興郡

  烏程 武康 餘杭 東遷 長城 於潛 臨安 故鄣 安吉 原鄉

  東陽郡

  長山 太末 烏傷 永康 信安 吳寧 豐安 定陽 遂昌

  新安郡

  始新 黟 遂安 歙 海寧

  臨海郡

  章安 臨海 寧海 始豐 樂安

  永嘉郡

  永寧 安固 松陽 橫陽 樂成

  南徐州,鎮京口。吳置幽州牧,屯兵在焉。丹徒水道入通吳會,孫權初鎮之。爾雅曰:「絕高為京。」今京城因山為壘,望海臨江,緣江為境,似河內郡,內鎮優重。宋氏以來,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領郡如左:

  南東海郡

  郯 祝其 襄賁 利成 西隰 丹徒 武進

  晉陵郡

  晉陵 無錫 延陵 曲阿 暨陽 南沙 海陽

  義興郡永明二年,割屬揚州,後復舊。

  陽羨 臨津 國山 義鄉 綏安

  南琅邪郡本治金城,永明徙治白下。

  臨沂 江乘 蘭陵 承建武三年省 譙建元二年,平陽郡流民在臨江郡者,立宣祚縣,尋改為譙。永明元年,省懷化一縣并屬。

  臨淮郡自此以下,郡無實土。

  海西 射陽 淩〔一〕 淮陰 東陽 淮浦建武二年省〔二〕

  淮陵郡

  司吾 武陽建武三年,省泰山郡屬。 甄城〔三〕 陽樂 徐建武三年省

  南東莞郡

  東莞 莒 姑幕建武三年省

  南清河郡南徐州領冀州

  東武城 清河 貝丘 繹幕建武二年省〔四〕

  南彭城郡

  彭城 武原 傅陽 蕃 薛 開陽 洨 僮 下邳建武三年省 呂建武四年省 杼秋建武四年省 北陵建武四年省

  南高平郡宋太始五年僑置,初寄治淮陰,復徙淮南當塗二縣僑屬南豫,後屬南徐。

  金鄉 高平

  南濟陰郡

  城武 單父 城陽建武三年省

  南濮陽郡

  廩丘 東燕 會 鄄城建武三年,省濟陽郡度屬。 榆次建武二年省〔五〕

  南魯郡建武二年省〔六〕

  魯 樊 西安建武二年省

  南平昌郡建武三年省

  安丘郡省,屬東莞。 新樂郡省,屬東莞。 東武 高密

  南泰山郡建武三年省

  南城郡省,度屬平昌,尋又省。 廣平

  南濟陽郡建武三年省

  考城郡省,度屬魯,尋又省。

  豫州,晉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約避胡賊,自譙還治壽春。壽春,淮南一都之會,地方千餘里,有陂田之饒,漢、魏以來揚州刺史所治,北拒淮水,禹貢云「淮海惟揚州」也。咸和四年,祖約以城降胡,復以庾亮為刺史,治蕪湖。蕪湖,浦水南入,亦為險奧。劉備謂孫權曰:「江東先有建業,次有蕪湖。」庾亮經略中原,以毛寶為刺史,治邾城,為胡所覆。荊州刺史庾翼領州,在武昌。諸郡失土荒民數千無佃業,翼表移西陽、新蔡二郡荒民就陂田於尋陽。穆帝永和五年,胡偽揚州刺史王浹以壽春降,而刺史或治歷陽,進馬頭及譙,不復歸舊鎮也。哀帝隆和元年,袁真還壽春。真為桓溫所滅,溫以子熙為刺史,戍歷陽。孝武寧康元年,桓沖移姑熟,以邊寇未靜,分割譙、梁二郡見民,置之浣川,立為南譙、梁郡。十二年,桓石虔還歷陽。庾准為刺史,表省諸權置,皆還如本。義熙二年,劉毅復鎮姑熟。上表曰:「忝任此州,地不為曠,西界荒餘,密邇寇虜,北垂蕭條,土氣彊獷,民不識義,唯戰是習。逋逃不逞,不謀日會。比年以來,無月不戰,實非空乏所能獨撫。請輔國將軍張暢領淮南、安豐、梁國三郡。」時豫州邊荒,至乃如此。十二年,劉義慶鎮壽春,後常為州治。撫接遐荒,扞禦疆埸。領郡如左:

  南汝陰郡建元二年罷南陳左郡二縣并

  慎 汝陰 宋 安陽 和城 南頓 陽夏 宋丘永元元年地志無 樊永元志無 鄭永元志無 東宋永元志無 南陳左縣永元志無 邊水永元志無

  晉熙郡

  新(治)〔冶〕〔七〕 陰安 懷寧 南樓煩 齊興 太湖左縣

  潁川郡

  臨潁 邵陵 南許昌永元志無 曲陽

  汝陽郡

  武津 汝陽

  梁郡永元元年地志,南梁郡領睢陽、新汲、陳、蒙、崇義五縣。

  北譙 梁 蒙 城父永元志屬南譙

  北陳郡

  陽夏 西華 萇平 項

  陳留郡

  浚儀 小黃 雍丘

  南頓郡永元元年地志無

  和城 南頓

  西南頓郡寄治州,永元元年地志無。

  西南頓 和城 譙 平鄉

  北梁郡永元元年地志無

  北蒙 北陳

  西汝陰郡

  樓煩 汝陰 宋 陳永元志無 平豫永元志無 固始永元志無 新蔡永元志無 汝南永元志無 安城

  北譙郡

  寧陵 譙 蘄永元志屬南譙

  汝南郡永元元年地志無

  瞿陽 安城 上蔡

  北新蔡郡

  鮦陽 新蔡 固始 苞信

  弋陽郡

  期思 南新息 弋陽 上蔡 平輿

  陳郡

  南陳 萇平永元志無 項永元志無 西華永元志無 陽夏永元志無

  安豐郡

  雩婁 新化 史水 扶陽 開化 邊城 松滋永元志屬北新蔡 安豐

  光城左郡

  樂安 光城 茹(田)〔由〕〔八〕

  邊城郡永元元年地志無

  建寧郡

  陽城 建寧

  齊昌郡

  陽塘 保城 齊昌 永興

  右三郡,永明四年割郢州屬。

  南豫州,晉寧康元年,豫州刺史桓沖始鎮姑熟,後遷徙,見晉書。宋永初二年,分淮東為南豫州,治歷陽,而淮西為豫州。元嘉七年省并。大明元年復置,治姑熟。泰始二年治歷陽,三年治宣城,五年省。淮西沒虜。七年,復分淮東置南豫。建元二年,太祖以西豫吏民寡刻,分置兩州,損費甚多,省南豫。左僕射王儉啟:「愚意政以江西連接汝、潁,土曠民希,匈奴越逸,唯以壽春為阻。若使州任得才,虜動要有聲聞,豫設防禦,此則不俟南豫。假令或慮一失,醜羯之來,聲不先聞,胡馬倏至,壽陽嬰城固守,不能斷其路,朝廷遣軍歷陽,己當不得先機。戎車初戒,每事草創,孰與方鎮常居,軍府素正。臨時配助,所益實少。安不忘危,古之善政。所以江左屢分南豫,意亦可求。如聞西豫力役尚復粗可,今得南譙等郡,民戶益薄,於其實益,復何足云。」太祖不從。永明二年,割揚州宣城、淮南,豫州歷陽、譙、廬江、臨江六郡,復置南豫州。四年,冠軍長史沈憲啟:「二豫分置,以桑堁子亭為斷。潁川、汝陽在南譙、歷陽界內,悉屬西豫,廬江居晉熙、汝陰之中,屬南豫。求以潁川、汝陽屬南豫,廬江還西豫。」七年,南豫州別駕殷瀰稱:「潁川、汝陽,荒殘來久,流民分散在譙、歷二境,多蒙復除,獲有郡名,租輸益微,府州絕無將吏,空受名領,終無實益。但寄治譙、歷,於方斷之宜,實應屬南豫。二豫亟經分置,廬江屬南豫,濱帶長江,與南譙接境,民黎租帛,從流送州,實為便利,遠踰西豫,非其所願,郡領灊舒及始新左縣,村竹產,府州採伐,為益不少。府州新創,異於舊藩。資役多闕,實希得廬江。請依昔分置。」尚書參議:「往年慮邊塵須實,故啟迴換。今淮、泗無虞,宜許所牒。」詔「可」。領郡如左:

  淮南郡

  于湖永明八年,省(甬)〔角〕城、高平、下邳三縣并。〔九〕繁昌 當塗 浚遒 定陵 襄垣

  宣城郡

  廣德 懷安 宛陵 廣陽 石城 臨城 寧國 宣城 建元 涇 安吳

  歷陽郡

  歷陽 龍亢 雍丘

  南譙郡

  山桑 蘄 北許昌永元志無 扶陽 曲陽 嘉平

  廬江郡

  舒建元二年為郡治 灊 始新 和城永元志無 西華永元志無 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晉熙屬。建元二年,割南譙屬。

  臨江郡建元二年,罷并歷陽,後復置。

  烏江 懷德 酇

  南兗州鎮廣陵,漢故王國。有江都浦水,魏文帝伐吳出此,見江濤盛壯,歎云:「天所以限南北也。」晉元帝過江,建興四年,揚聲北討,遣宣城公裒督徐、兗二州,鎮廣陵。其後或還江南,然立鎮自此始也。時百姓遭難,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為客。元帝太興四年,詔以流民失籍,使條名上有司,為給客制度,而江北荒殘,不可檢實。明帝太寧三年,郗鑒為兗州,鎮廣陵,後還京口。是後兗州或治盱眙,或治山陽,桓玄以桓弘為青州,鎮廣陵。義熙二年,諸葛長民為青州,徙山陽。時鮮卑接境,長民表云:「此蕃十載釁故相襲,城池崩毀,荒舊散伏,邊疆諸戍,不聞雞犬。且犬羊侵暴,抄掠滋甚。」乃還鎮京口。晉末氏廣陵控接三齊,故青、兗同鎮。宋永初元年,罷青并兗。三年,檀道濟始為南兗州,廣陵因此為州鎮。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觀濤,與京口對岸,江之壯闊處也。永明元年,刺史柳世隆奏:「尚書符下土斷條格,并省僑郡縣。凡諸流寓,本無定憩,十家五落,各自星處。一縣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東屆海隅。今專罷僑邦,不省荒邑,雜居舛止,與先不異。離為區斷,無革游濫。謂應同省,隨堺并帖。若鄉屯里聚,二三百家,井甸可脩,區域易分者,別詳立。」於是濟陰郡六縣,下邳郡四縣,淮陽郡三縣,東莞郡四縣,以散居無實土,官長無廨舍,寄止民村,及州治立,見省,民戶帖屬。領郡如左:

  廣陵郡建元四年,罷北淮陽、北下邳、北濟陰、東莞四郡并。

  海陵 廣陵 高郵 江都 齊寧永明元年置〔一0〕

  海陵郡

  建陵 寧海 如皋 臨江 蒲濤 臨澤 齊昌永明元年置 海安永明五年罷新郡,并此縣度屬。

  山陽郡

  東城 山陽 鹽城 左鄉

  盱眙郡

  考城 盱眙 陽城 直瀆 長樂

  南沛郡

  沛 蕭 相

  北兗州,鎮淮陰。地理志云淮陰縣屬臨淮郡,郡國志屬下邳國,晉太康地記屬廣陵郡。穆帝永和中,北中郎將荀羨北討鮮卑,云「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漕,無他屯阻」。乃營立城池。宋泰始二年失淮北,於此立州鎮。建元四年,移鎮盱眙,仍領盱眙郡。舊北對清泗,臨淮守險,有(平)陽〔平〕石鱉,〔一一〕田稻豐饒。所領唯(平)陽〔平〕一郡,永明七年,光祿大夫呂安國啟稱:「北兗州民戴尚伯六十人訴『舊壤幽隔,飃寓失所,今雖創置淮陰,而陽平一郡,州無實土,寄山陽境內。竊見司、徐、青三州,悉皆新立,並有實郡。東平既是望邦,衣冠所係。希於山陽、盱眙二界閒,割小戶置此郡,始招集荒落。使本壤族姓,有所歸依』。臣尋東平郡既是此州本領,臣賤族桑梓,願立此邦。」見許。領郡如左:

  陽平郡寄治山陽〔一二〕

  泰清 永陽 安宜 豐國

  東平郡

  壽張割山陽官瀆以西三百戶置 淮安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一百戶置。

  高平郡

  濟北郡

  泰山郡

  新平郡

  魯郡

  右荒。

  北徐州,鎮鍾離。漢志鍾離縣屬九江郡,晉太康二年起居注置淮南鍾離,未詳此前所省令。晉地記屬淮南郡。宋泰始末年屬南兗。元徽元年置州,割為州治,防鎮緣淮。永明元年,省北徐譙、梁、魏、陽平、彭城五郡。領郡如左:

  鍾離郡

  燕縣郡治 朝歌 虞永明元年,割馬頭屬。 零永明元年,割馬頭屬。

  馬頭郡

  巳吾永明元年,罷譙郡屬。二年,刺史戴僧靜又以濟縣并之。

  濟陰郡

  頓丘永明元年,罷定陶并。 睢陵 樂平永明元年,割鍾離屬。 濟安永明元年,割鍾離屬。

  新昌郡

  頓丘 穀熟 尉氏

  沛郡

  相 蕭 沛

  青州,宋泰始初淮北沒虜,六年,始治鬱州上。鬱州在海中,周迴數百里,島出白鹿土,有田疇魚鹽之利。劉善明為刺史,以海中易固,不峻城雉,乃累石為之,高可八九尺。後為齊郡治。建元初,徙齊郡治瓜步,以北海治齊郡故治,州治如舊。流荒之民,郡縣虛置,至於分居土著,蓋無幾焉。建元四年,移鎮朐山,後復舊。領郡如左:

  齊郡永明元年,罷秦郡并之,治瓜步。

  臨淄永明二年,省華城縣并。 齊安永明元年罷 西安 宿豫 尉氏 平虜 昌國 泰益都

  北海郡

  都昌宋鬱縣,建元改用漢名也。 廣饒 贛榆 膠東 劇 下密 平壽

  東莞琅邪二郡治朐山也

  即丘 南東莞永明元年,以流戶置。 北東莞

  冀州,宋元嘉九年分青州置。青州領齊、濟南、樂安、高密、平昌、北海、東萊、太原、長廣九郡,冀州領廣川、平原、清河、樂陵、魏郡、河閒、頓丘、高陽、勃海九郡。泰始初,遇虜寇,並荒沒。今所存者,泰始之後更置立也。二州共一刺史。郡縣十無八九,但有名存,案宋志自知也。建元初,以東海郡屬冀州。全領一郡:

  北東海郡治連口

  襄賁 僮 下邳 厚丘 曲城

  江州,鎮尋陽,中流衿帶。晉元康元年,惠帝詔:「荊、揚二州,疆土曠遠。有司奏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為新州。新安、東陽、宣城舊豫章封內,豫章之東北,相去懸遠,可如故屬揚州。又割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并十郡,可因江水之名為江州,宜治豫章。」庾亮領刺史,都督六州,云以荊、江為本,校二州戶口,雖相去機事,〔一三〕實覺過半,江州實為根本。臨終表江州宜治尋陽,以州督豫州新蔡、西陽二郡,治湓城,接近東江諸郡,往來便易。其後庾翼又還豫章。義熙後,還尋陽。何無忌表:「竟陵去治遼遠,去江陵正三百里,荊州所立綏安郡民戶,參入此境,郡治常在夏口左右,欲資此郡助江濱戍防,以竟陵還荊州。又司州弘農、揚州松滋二郡,寄尋陽,人民雜居,宜並見督。」今九江在州鎮之北,彭蠡在其東也。領郡如左:

  尋陽郡

  柴桑 彭澤

  豫章郡

  南昌 新淦 艾 建城 建昌 望蔡 新吳 永脩 吳平 康樂 豫章〔一四〕 豐城

  臨川郡

  南城 臨汝 新建 永城 宜黃 南豐 東興 安浦 西豐

  廬陵郡

  石陽 西昌 東昌 吉陽 巴丘 興平 高昌 陽豐 遂興

  鄱陽郡

  鄱陽 餘干 葛陽 樂安 廣晉 上饒

  安成郡

  平都 新喻 永新 萍鄉 宜陽 廣興 安復

  南康郡

  贛 雩都 南野 寧都 平固 陂陽 虔化永明八年,罷安遠縣并。 南康

  南新蔡郡

  慎 苞信 陽唐左縣 宋

  建安郡

  吳興 建安 將樂 邵武 建陽 綏城〔一五〕 沙村

  晉安郡

  侯官 羅江 原豐 晉安 溫麻

  廣州,鎮南海。濱際海隅,委輸交部,雖民戶不多,而俚獠猥雜,皆樓居山險,不肯賓服。西南二江,川源深遠,別置督護,專征討之。捲握之資,富兼十世。尉他餘基,亦有霸跡。江左以其遼遠,蕃戚未有居者,唯宋隨王誕為刺史。領郡如左:

  南海郡

  番禺 熙安 博羅 增城 龍川 懷化 酉平 綏寧 新豐 羅陽 高要 安遠河源

  東官郡

  懷安〔一六〕 寶安 海安 欣樂 海豐 齊昌 陸安 興寧

  義安郡

  綏安 海寧 海陽 義招 潮陽 程鄉

  新寧郡

  博林 南興 臨沇〔一七〕 甘泉〔一八〕 新成 威平 單牒 龍潭 城陽 威化 歸順初興 撫納 平鄉

  蒼梧郡

  廣信 寧新 封興 撫寧 遂城〔一九〕 丁留 懷熙 猛陵 廣寧 蕩康 僑寧  思安

  高涼郡

  安寧 羅州 莫陽 西鞏 思平 禽鄉 平定

  永平郡

  夫寧 安沂 〈田叔〉安 盧平 員鄉 蘇平 逋寧 雷鄉 開城 毗平 武林 豐城

  晉康郡

  威城 都城 夫阮 元溪 安遂 晉化 永始 端溪 賓江 熙寧 樂城 武定悅城 文招 義立

  新會郡

  盆允 新夷 封平 初賓 封樂 義寧 新熙 永昌 始康 招集 始成

  廣熙郡

  龍鄉 羅平 賓化 寧鄉 長化 定昌 永熙 寶寧

  宋康郡

  廣化 石門 化隆 遂度〔二0〕 威覃 單城 開寧 海鄰 輿定 綏定

  宋隆郡

  平興 招興 崇化 建寧 熙穆 崇德

  海昌郡

  寧化 招懷 永建 始化 新建

  綏建郡

  新招 四會 化蒙 化注 化穆

  樂昌郡

  始昌 樂山 宋元 義立 安樂

  鬱林郡

  布山 鬱平 阿林 建安 始集 龍平 賓平 新林 綏寧 中冑 領方 懷安歸化 晉平 威化

  桂林郡

  武熙 騰溪 潭平 龍岡 臨浦 中留〔二一〕 武豐 程安 威定 潭中 安遠安化 龍定

  寧浦郡

  安廣 簡陽〔二二〕 平山 寧浦 興道 吳安

  晉興郡

  晉興 熙注 桂林 增翊 安廣 廣鬱 晉城 鬱陽

  齊樂郡

  希平 觀寧 臻安 宋平 綏南 封陵

  齊康郡

  樂康

  齊建郡

  初寧 永城

  齊熙郡

  交州,鎮交阯,在海漲島中。楊雄箴曰:「交州荒遰,水與天際。」外接南夷,寶貨所出,山海珍怪,莫與為比。民恃險遠,數好反叛。領郡如左:

  九真郡

  移風 胥浦 松原 高安 建初 常樂 津梧 軍安 吉龐〔二三〕 武寧

  武平郡

  武定 封溪 平道 武興 根寧 南移

  新昌郡

  范信 嘉寧 封山 西道 臨西 吳定 新道 晉化

  九德郡

  九德 咸驩 浦陽 南陵 都洨〔二四〕 越常 西安

  日南郡

  西捲〔二五〕 象林 壽冷 朱吾 比景 盧容 無勞

  交阯郡

  龍編 武寧 望海 句漏 吳興 西于 朱〈截,中"隹改鳥"〉 南定 曲昜 海平 羸〈阝婁〉〔二六〕

  宋平郡

  昌國 義懷 綏寧

  宋壽郡建元二年,割越州屬。

  義昌郡永元二年,改沃屯置。

  越州,鎮臨漳郡,本合浦北界也。夷獠叢居,隱伏巖障,寇盜不賓,略無編戶。宋泰始中,西江督護陳伯紹獵北地,見二青牛驚走入草,使人逐之不得,乃誌其處,云「此地當有奇祥」。啟立為越州。七年,始置百梁、隴蘇、永寧、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割廣、交朱〈截,中"隹改鳥"〉三郡屬。元徽二年,以伯紹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俚獠。土有瘴氣殺人。漢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輒避處高,今交土調和,越瘴獨甚。刺史常事戎馬,唯以貶伐為務。

  臨漳郡

  漳平 丹城 勞石 容城 長石 都并 緩端

  合浦郡

  徐聞 合浦 朱盧 新安 晉始 蕩昌 朱豐 宋豐 宋廣

  永寧郡

  杜羅 金安 蒙 廖簡 留城

  百梁郡

  百梁 始昌 宋西

  安昌郡

  武桑 龍淵 石秋 撫林

  南流郡

  方度

  北流郡永明六年立,無屬縣。

  龍蘇郡

  龍蘇

  富昌郡

  南立 義立 歸明

  高興郡

  宋和 寧單 高興 威成 夫羅 南安 歸安 陳蓮 高城 新建

  思築郡

  鹽田郡

  杜同

  定川郡

  興昌

  隆川郡

  良國

  齊寧郡建元二年置,割鬱林之新邑、建初二縣并。

  開城建元二年置 延海 新邑 建初

  越中郡

  馬門郡

  鍾吳 田羅 馬陵 思寧

  封山郡

  安金

  吳春俚郡永明六年立,無屬縣。

  齊隆郡先屬交州,中改為□□。永泰元年,改為齊隆,還屬□州。 〔二七〕

  校勘記

  〔一〕 淩 南監本、局本作「廣陵」。按成孺宋州郡志校勘記云:「考異云『陵』當作『淩』,『廣』字衍。是也。南齊書正作『淩』。」

  〔二〕 淮浦建武二年省 「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三〕 甄城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按宋州郡志無此縣。若云鄄城之訛,則已見南濮陽,不當重出也。」

  〔四〕 繹幕建武二年省 「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五〕 榆次建武二年省 「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六〕 南魯郡建武二年省 「二年」毛本、局本作「三年」。

  〔七〕 新(治)〔冶〕 據宋書州郡志改。

  〔八〕 茹(田)〔由〕 據宋書州郡志改。

  〔九〕 于湖永明八年省(甬)〔角〕城高平下邳三縣并 通鑑齊建元三年胡注云「甬城」當作「角城」,今據改。按水經淮水注「淮泗之會即角城也」,楊守敬疏證云各書「甬」「角」錯出。

  〔一0〕齊寧永明元年置 「永」原訛「元」,據殿本、局本改正。

  〔一一〕有(平)陽〔平〕石鱉 據局本改。下同。按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據下文,當為陽平郡,轉寫傎倒耳。周山圖傳亦云於石鱉立陽平郡。」

  〔一二〕陽平郡寄治山陽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按陽平郡治石鱉,在山陽境內。」

  〔一三〕雖相去機事 「機」字原闕,據南監本、殿本、局本補。

  〔一四〕豫章 晉書地理志同。宋書州郡志作「豫寧」。按王曇首追封豫寧縣侯,見宋書本傳。然宋書王僧綽傳、南齊書王儉傳均作襲封豫章縣侯,僧綽,曇首子,儉,曇首孫也。南史僧綽傳、儉傳則又並作襲封豫寧縣侯,與宋志合。又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稱儉襲爵豫寧縣侯,李善注引蕭子顯齊書亦作「豫寧」。則疑齊書舊本亦作豫寧。此豫章疑亦豫寧之訛。

  〔一五〕綏城 南監本及宋書州郡志作「綏成」。

  〔一六〕懷安 宋書州郡志作「安懷」。按梁書蘭欽傳云欽封安懷縣男,疑作「安懷」是。

  〔一七〕臨沇 漢書地理志、晉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並作「臨允」。

  〔一八〕甘泉 宋書州郡志作「甘東」。

  〔一九〕遂城 元和郡縣志同。宋書州郡志、隋書地理志作「遂成」。

  〔二0〕遂度 宋書州郡志作「逐度」。

  〔二一〕中留 南監本、局本及續漢書郡國志作「中溜」。漢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作「中留」。

  〔二二〕簡陽 宋書州郡志作「潤陽」,云永初郡國作「簡陽」。按成孺宋州郡志校勘記云「潤」為「澗」字之訛。

  〔二三〕吉龐 南監本及漢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作「都龐」。

  〔二四〕都洨 宋書州郡志作「都汱」。

  〔二五〕西捲 漢書地理志、隋書地理志同。殿本及續漢書郡國志、宋書州郡志並作「西卷」。

  〔二六〕羸〈阝婁〉 南監本及宋書州郡志作「羸婁」。按成孺宋州郡志校勘記云:「漢志作『羸〈阝婁〉』,續志作『嬴〈阝婁〉』,晉志作『羸〈阝婁〉』,南齊志同漢志。」

  〔二七〕齊隆郡先屬交州中改為□□永泰元年改為齊隆還屬□州 張元濟百衲本南齊書跋云:「殿本志第六越州齊隆郡,注先屬交州,中改為關,永泰元年改為齊隆,還屬關州。按是本並無兩『關』字,原文漫漶不可辨。南監本同汲古閣本各空一格,北監本則各注『闕』字,殿本遂誤為『關』。郡名豈有改為關之理,而當時更無所謂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