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脱胎漆器的分词解释
tuōtāi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读音为 tuō tāi qī qì。意思是:漆器的一种。清代乾隆时艺人用传统的夹纻技术创成。产于福建福州。先在木胎或泥胎上用布或绸粘贴,再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并经过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即成。特点是色泽亮丽,器体轻巧。

繁体脫胎漆器

拼音tuō tāi qī qì

注音ㄊㄨㄛ ㄊㄞ ㄑㄧ ㄑㄧˋ

词语分解

脱胎漆器tuō tāi qī qì
词语解释
漆器的一种。清代乾隆时艺人用传统的夹纻技术创成。产于福建福州。先在木胎或泥胎上用布或绸粘贴,再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并经过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即成。特点是色泽亮丽,器体轻巧。
分词解释
漆器:
一种木制装饰品,涂以油漆并常镶嵌以象牙或金属:统指此类工艺品。
亮丽:
1、明亮美丽:色彩亮丽|亮丽的风景线。2、美好;优美:他的诗歌很有韵味,散文也写得亮丽。
色泽:
颜色和亮度:这幅油画经久色泽不变。
内胎:
轮胎的一部分,用薄橡胶制成,环形,中空,有气门,装在外胎里边,不和地面直接接触,压入空气后产生弹性。通称里带。
装饰:
1.打扮;修饰。
2.装潢。
3.点缀,装点。
4.指装饰品。
5.犹夸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