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端揆的分词解释
duānkuí

端揆

端揆读音为 duān kuí。意思是: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

拼音duān kuí

注音ㄉㄨㄢ ㄎㄨㄟˊ

词语分解

端揆duān kuí
词语解释
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
分词解释
国政:
1.国家的政事。
2.古代官名。即正卿。
百官:
1.古指公卿以下的众官。后泛指各级官吏。
2.指人体上的各种器官。
相位:
又称“位相”。表示作周期变化的物理量在任一时刻(或位置)的状态的一个数值。是表示振动步调的量。如波动中相距为半波长的点,它们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方向始终相反,称为反相点,相位差等于π;相距为一个波长的点,振动的步调始终相同,称为同相点,相位差等于0或2π。
总揽:
1.亦作“总?”﹑“总覧”。全面掌握。
2.亦作“总览”﹑“总擥”。谓广为延揽。
宰相: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