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汉武帝的分词解释
hàn

汉武帝

汉武帝读音为 hàn wǔ dì。意思是:(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

繁体漢武帝

拼音hàn wǔ dì

注音ㄏㄢˋ ㄨˇ ㄉㄧˋ

词语分解

汉武帝hàn wǔ dì
分词解释
(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
分词解释
建议:
①向集体、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我建议休会一天。
②向集体、领导等提出的主张:合理化建议。
出使:
1.派遣使臣。
2.接受使命出外办理外交事务。
3.王宫的女官名。
接受:
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受任务 ㄧ接受考验ㄧ接受教训 ㄧ虚心接受批评。
中央:
1.四方之中。
2.中间。
3.古指国君。
4.今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
5.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
皇帝:
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