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殳仗的分词解释
shūzhàng

殳仗

殳仗读音为 shū zhàng。意思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拼音shū zhàng

注音ㄕㄨ ㄓㄤˋ

词语分解

殳仗shū zhàng
词语解释
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分词解释
仪仗:
古代用于仪卫的兵仗。指帝王、官员出行时护卫所持的旗、伞、扇、兵器等。现指国家举行大典或迎接外国首脑时护卫所持的武器,也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宫廷:
①帝王的住所。
②由帝王及其大臣构成的统治集团。
古代:
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
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 仗zhàng ㄓㄤˋ
◎ 兵器:仪仗。明火执仗。
◎ 拿着兵器:仗剑。
◎ 战争:打仗。胜仗。
◎ 凭借,依靠:倚仗。仰仗。仗恃。仗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 殳shū ㄕㄨˉ
◎ 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
◎ 戟柄。
◎ 古八体书之一:殳书(用于兵器上)。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