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榕树的分词解释
róngshù

榕树

榕树读音为 róng shù。意思是:木名。常绿大乔木。树干分枝多,覆盖面广,有气根。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材褐红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叶﹑树汁均可作药用。

繁体榕樹

拼音róng shù

注音ㄖㄨㄙˊ ㄕㄨˋ

近义词繁茂 茂盛 茂密 热闹 

词语分解

榕树róng shù
词语解释
木名。常绿大乔木。树干分枝多,覆盖面广,有气根。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材褐红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叶﹑树汁均可作药用。
分词解释
气根:
植物学名词。由植物茎或叶的部分所生出的根﹐部分或全部露出地面﹐常带绿色﹐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和养分。玉蜀黍﹑榕树等即有气根。
覆盖:
①遮盖:积雪覆盖着地面。
②指地面上的植物,对于土壤有保护作用:没有覆盖,水土容易流失。
热带:
赤道两侧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称“热带”,也叫“回归带”。
叶子:
1.植物的叶的通称。
2.书页。我国古书原来皆作卷轴,到唐代始有叶子。
3.古代博戏用具。即叶子格。
果实:
①植物体的一部分,花受精后,子房逐渐长大,成为果实。有些果实可供食用。
②比喻经过斗争或劳动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劳动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