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杂录的分词解释

杂录

杂录读音为 zá lù。意思是:1.文学杂文集。2.杂集。

繁体雜錄

拼音zá lù

注音ㄗㄚˊ ㄌㄨˋ

词语分解

杂录zá lù
词语解释
1.文学杂文集。
2.杂集。
(1) [varia]∶文学杂文集
(2) [potpourri]∶杂集
分词解释
文学: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 录(録)lù ㄌㄨˋ
◎ 记载,抄写:记录。载录。抄录。录供。
◎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录。目录。回忆录。
◎ 采取,任用:录取。收录。录用。甄录(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 杂(雜)zá ㄗㄚˊ
◎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
◎ 混合:夹杂。混杂。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