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布燮的分词解释
xiè

布燮

布燮读音为 bù xiè。意思是:古代南诏官名。

拼音bù xiè

注音ㄅㄨˋ ㄒㄧㄝ ˋ

词语分解

布燮bù xiè
词语解释
古代南诏官名。
分词解释
官名:
①旧时称在乳名以外起的正式名字。
②官衔。
南诏:
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古代:
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
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 燮xiè ㄒㄧㄝˋ
◎ 谐和,调和:燮理。调(tiáo )燮。
● 布bù ㄅㄨˋ
◎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 古代的一种钱币。
◎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 流传,散播:布道。布施。
◎ 做出安排:布置。布景。布局。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