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大司马的分词解释

大司马

大司马读音为 dà sī mǎ。意思是:武官名。始称于春秋战国,主军政、军赋,地位和权限与西周时的司马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共理军国事务。东汉初曾改称太尉。魏晋时为上公之一,位在太尉、司徒、司空之上,位显权重。南北朝时或置或不置。隋时废。明清时系兵部尚书之别称。

繁体大司馬

拼音dà sī mǎ

注音ㄉㄚˋ ㄙ ㄇㄚˇ

词语分解

大司马dà sī mǎ
词语解释
武官名。始称于春秋战国,主军政、军赋,地位和权限与西周时的司马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共理军国事务。东汉初曾改称太尉。魏晋时为上公之一,位在太尉、司徒、司空之上,位显权重。南北朝时或置或不置。隋时废。明清时系兵部尚书之别称。
分词解释
东汉: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司徒:
古代官名。管理土地和征发徒役。
地位:
1.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2.人或物所占的地方。
3.程度;地步。
官名:
①旧时称在乳名以外起的正式名字。
②官衔。
司空:
古代官名。管理工程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