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外像的分词解释
wàixiàng

外像

外像读音为 wài xiàng。意思是:1.谓外治之法。 2.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

拼音wài xiàng

注音ㄨㄞˋ ㄒㄧㄤˋ

词语分解

外像wài xiàng
词语解释
1.谓外治之法。
2.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
分词解释
表现:
显露出来:表现得很勇敢|良好表现|故意表现。
佛教: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言语:
1.说话﹔说。
2.吩咐﹔命令。
3.禀报。
4.争执。
5.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
6.言辞﹔话。
7.指闲话﹐不满意的话。
8.指词章﹐文辞著作。
9.喻虫鸟鸣叫。
10.指口头语言。
外治:
1.指政事,国事,与“内职”相对。
2.中医学名词。如外科手术﹑针灸﹑推拿及药物熏﹑熨﹑敷﹑贴等法均属外治。与“内治”相对言。
行动:
①走路;走动:行动不便|可以行动了,别误了时间。
②指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时机来得不易,快行动。
③行为;举行:老人的行为深受人们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