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司隶的分词解释

司隶

司隶读音为 sī lì。意思是: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汉武帝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哀帝时称司隶,东汉复旧称,仍察七郡。魏晋以后沿用,唐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繁体司隸

拼音sī lì

注音ㄙ ㄌㄧˋ

词语分解

司隶sī lì
词语解释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汉武帝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哀帝时称司隶,东汉复旧称,仍察七郡。魏晋以后沿用,唐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分词解释
东汉: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巫蛊:
1.古代称巫师使用邪术加害于人为巫蛊。
2.指巫蛊之祸。
官名:
①旧时称在乳名以外起的正式名字。
②官衔。
督察:
①监督察看:派人前往督察。
②指担任督察工作的人。
三河:
①汉代指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今河南洛阳黄河南北一带: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
②指黄河、淮河、洛河。也泛指许多的河流:地动三河铁臂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