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南诏的分词解释
nánzhào

南诏

南诏读音为 nán zhào。意思是: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繁体南詔

拼音nán zhào

注音ㄣㄢˊ ㄓㄠˋ

词语分解

南诏nán zhào
词语解释
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分词解释
包括:
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不可偏轻偏重ㄧ我说 ‘大家’,自然包括你在内。
建立:
①开始成立:建立政权 ㄧ建立新的工业基地。
②开始产生 ;开始形成:建立友谊ㄧ建立邦交。
汉文:
①汉语:汉文翻译丨译成汉文。
②汉字:学写汉文。
流行:
广泛传布;盛行:流行性感冒ㄧ这首民歌在我们家乡很流行。
乌蛮: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