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包拯的分词解释
bāozhěng

包拯

包拯读音为 bāo zhěng。意思是: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仁宗时,为龙图阁直学士。1056年知开封府,执法严峻,京中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官至枢密副使。死后,谥孝肃。为封建时代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演化为不少文艺作品。

拼音bāo zhěng

注音ㄅㄠ ㄓㄥˇ

词语分解

包拯bāo zhěng
词语解释
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仁宗时,为龙图阁直学士。1056年知开封府,执法严峻,京中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官至枢密副使。死后,谥孝肃。为封建时代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演化为不少文艺作品。
分词解释
直学士:
官名。唐置。凡官资较浅者,初入直馆阁,为直学士,班在学士下,待制上。
阎罗包老:
包老:包公。指刚正耿直的人。
民间:
①民众之间:在民间流传。
②非官方的:两国民间的交往不断增加。
合肥:
借指清代李鸿章。李为安徽合肥人,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