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伏日的分词解释

伏日

伏日读音为 fú rì。意思是: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伏日29°c,最高气温可达38伏日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拼音fú rì

注音ㄈㄨˊ ㄖㄧˋ

词语分解

伏日fú rì
词语解释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伏日29°c,最高气温可达38伏日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分词解释
节令:
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节令不正ㄧ端午节吃粽子,应应节令。
中旬:
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从十一日到二十日。
发生:
①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发生变化ㄧ发生事故 ㄧ发生关系。
②卵子受精后逐渐生长的过程。
晴朗:
阳光充足,天空没有云雾:晴朗的天空|晴朗的秋天。
高压:
①较高的压强。
②较高的电压。
③高气压区。
④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的压力。
⑤残酷迫害;极度压制:高压政策│高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