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仪轸的分词解释
zhěn

仪轸

仪轸读音为 yí zhěn。意思是: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

繁体儀軫

拼音yí zhěn

注音ㄧˊ ㄓㄣˇ

词语分解

仪轸yí zhěn
词语解释
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
分词解释
张仪: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纵横家。魏国贵族的后代。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公元前328年任秦相。封武信君。迫使魏献上郡,帮助秦惠文君称王,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区。秦武王即位后,他入魏为相,不久死去。
并称:
1.一齐称道。
2.相提并论。
纵横家:
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其代表人物为苏秦﹑张仪。苏秦主张合纵,合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緃横家”。
战国:
时代名。因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而得名。西汉刘向编《战国策》始作为时代名称。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