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霜冻在词典中的解释
shuāngdòng

霜冻

霜冻读音为 shuāng dòng。意思是:在冷暖过渡季节,气温下降到0°c以下时,植物受冻致害的现象。出现霜冻时不一定伴有白霜,称为“暗霜”或“黑霜”。多发生在晴冷无风的夜间。一般洼地、盆地的霜冻比平地严重,故有“雪打高山霜打洼”的谚语。常用熏烟、灌水、覆盖等方法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繁体霜凍

拼音shuāng dòng

注音ㄕㄨㄤ ㄉㄨㄙˋ

词语解释

  • [frost]指农作物因寒潮的侵袭而受到伤害

    网络解释

    • 霜冻
      1.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