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
舌苔读音为 shé tāi。意思是:生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润。舌苔增厚,表明有寒湿、消化机能差。舌苔厚而腻,表明体内有痰湿,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人。舌苔黄腻,表明胃有湿热,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黑苔多见于正在使用各种广谱抗生素的人或严重肾亏者。
拼音shé tāi
注音ㄕㄜˊ ㄊㄞ
德语Zungenbelag (S)
词语解释
- [tongue fur]舌头表面的滑腻物质
网络解释
- 舌苔
- 舌苔,中医术语。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