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缠足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án

缠足

缠足读音为 chán zú。意思是:中国封建时代陋习,女子以布条裹紧双足,致足骨变形,使脚形尖小,脚背弓起,以为美观。辛亥革命后渐废。 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这是旧时的陋俗

繁体纏足

拼音chán zú

注音ㄔㄢˊ ㄗㄨˊ

近义词扎脚 裹足 

词语解释

  • [foot-binding]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这是旧时的陋俗

    网络解释

    • 缠足 (中国古代一种习俗)
      1.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2. 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