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穿山甲在词典中的解释
chuānshānjiǎ

穿山甲

穿山甲读音为 chuān shān jiǎ。意思是:哺乳纲,穿山甲科。身体和尾部有覆瓦状角质鳞片,像鲤鱼鳞,故又称“鲮鲤”。尾扁而宽,四肢短,爪锐利,能掘洞穴居。头圆锥形,吻尖。舌细而长,能舐食白蚁、蚂蚁等昆虫。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拼音chuān shān jiǎ

注音ㄔㄨㄢ ㄕㄢ ㄐㄧㄚˇ

英语pangolin (Manis pentadactylata)​, scaly ant-eater

德语Ameisenbär (S)​, schlau (Adv)​, Schuppentiere (lat: Manidae, eine Familie der Säugetiere)​ (Eig, Bio)​, eine Arznei

法语pangolin

词语解释

  • [pangolin]鳞甲目穿山甲科(Manidae)穿山甲属( Manis )有胎盘哺乳动物

    网络解释

    • 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习称)
      1. 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 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
      2. 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径20-30 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
      3.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
      4.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