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泗州戏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ōu

泗州戏

泗州戏读音为 sì zhōu xì。意思是:安徽省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由旧泗州(州治在今安徽省泗县)的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淮河两岸。解放后,在音乐改革和编演现代剧方面都有不少进展。

繁体泗州戲

拼音sì zhōu xì

注音ㄙˋ ㄓㄡ ㄒㄧˋ

词语解释

  • 1.安徽省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由旧泗州(州治在今安徽省泗县)的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淮河两岸。解放后,在音乐改革和编演现代剧方面都有不少进展。

    网络解释

    • 泗州戏
      1.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1952年正式定名为泗州戏,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它与江苏、山东、河南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2. 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据1953年统计,泗州戏的传统剧目有300多出。
      3. 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跃发展,观众逐步减少,演出亏损,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泗州戏的生存出现了危机,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
      4. 建国来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以李宝琴、霍桂霞、李宝凤、周凤云、王宝莲五位名伶为代表,1957年5月拂晓报曾这样报道泗州戏五大名伶,“李宝琴的浪、霍桂霞的唱、李宝凤的棒、周凤云的像、王宝莲的样”分别概述各位大师的艺术特色。
      5. 2006年5月20日,泗州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