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梅花鹿在词典中的解释
méihuā

梅花鹿

梅花鹿读音为 méi huā lù。意思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体型中等。夏季体毛红棕色,有白斑,似梅花状,故名;冬季烟褐色,白斑较不明显。性机警。雄鹿有角,新生角称“鹿茸”,为贵重药品。在中国分布较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拼音méi huā lù

注音ㄇㄟˊ ㄏㄨㄚ ㄌㄨˋ

英语sika deer

德语Sikahirsch, Cervus nippon (Eig, Bio)​

法语Cerf Sika

词语解释

  • 鹿的一种。夏季毛栗红色,背部有白斑,状似梅花;冬季毛呈棕黄色,白斑不明显。雄鹿初生之角称鹿茸,可入药。

    网络解释

    • 梅花鹿 (鹿科哺乳动物)
      1. 梅花鹿(学名:Cervus nippon)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第二年起生角,每年增加一叉,五岁后分四叉止,长达30至66厘米,雌性无角。
      2. 梅花鹿群居性不强,雄鹿往往是独自生活,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黄昏,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树芽、树、农作物为食。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3.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