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梅花大鼓在词典中的解释
méihuā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读音为 méi huā dà gǔ。意思是:又名“梅花调”。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清末由清口大鼓发展而成。唱腔有慢板、中板、快板、紧板等。曲目都为短篇。传统曲目不少以《红楼梦》故事为题材。

拼音méi huā dà gǔ

注音ㄇㄟˊ ㄏㄨㄚ ㄉㄚˋ ㄍㄨˇ

词语解释

  • 亦称“梅花调”。

    网络解释

    • 梅花大鼓
      1. 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地区。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艺人演唱则多见于拆唱节目中,专演此曲种者很少。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自金万昌出,经其加工创新,这一曲种才焕发了新的青春。从此,它也就分成了北板、南板两个流派;前者守旧,唱腔简单,上下句无何异样儿的区别,平淡无奇,王宪臣、刘荩臣等善唱之;后者则为金万昌所创演的梅花调,唱腔娓娓动听,且有许多出色的创新,深为听众所欣赏,逐渐成为此曲种之正宗。梅花大鼓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个基本板式与以这三个板式的名称命名的三个基本唱腔。
      2. 2014年11月11日,梅花大鼓经国务院批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