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干旌在词典中的解释
gànjīng

干旌

干旌读音为 gàn jīng。意思是: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诗.墉风.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城。”朱熹集传:“析羽为旌。干旌﹐盖析翟羽于旗干之首也。”《诗序》谓《干旄》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显贵者。

繁体幹旌

拼音gàn jīng

注音ㄍㄢˋ ㄐㄧㄥ

词语解释

  • 1.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诗.墉风.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城。朱熹集传:析羽为旌。干旌,盖析翟羽于旗干之首也。《诗序》谓《干旄》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显贵者。

    网络解释

    • 干旌
      1. 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诗.墉风.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城。"朱熹集传:"析羽为旌。干旌﹐盖析翟羽于旗干之首也。"《诗序》谓《干旄》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显贵者。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