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词典中的解释
àowéixīnzhōngyíng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读音为 ào sī wéi xīn jí zhōng yíng。意思是: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在波兰克拉科夫以西的奥斯维辛建立的集中营。设有大毒气室和焚尸炉,一次可关押二十五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有四百多万人在此遭杀害。1945年1月数千名幸存者被苏军解救。战后在原址建立陈列馆。

繁体奧斯維辛集中營

拼音ào sī wéi xīn jí zhōng yíng

注音ㄠˋ ㄙ ㄨㄟˊ ㄒㄧㄣ ㄐㄧˊ ㄓㄨㄙ ㄧㄥˊ

词语解释

  • 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在波兰克拉科夫以西的奥斯维辛建立的集中营。设有大毒气室和焚尸炉,一次可关押二十五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有四百多万人在此遭杀害。1945年1月数千名幸存者被苏军解救。战后在原址建立陈列馆。

    网络解释

    • 奥斯维辛集中营 (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
      1. 奥斯维辛集中营(波兰语: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或称奥许维兹-比克瑙集中营和灭绝营,又译奥许维兹集中营,或奥修维兹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有“死亡工厂”之称,其遗址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奥斯威辛,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距波兰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2.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波兰;1947年7月2日,波兰国会立法将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 2005年1月24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举行特别会议,纪念波兰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集中营命名为“奥斯维辛-比克瑙德国纳粹集中和灭绝营(1940-1945年)”。 20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审判”将二战期间奥斯威辛集中营纳粹大屠杀罪行公之于众。2017年11月,“法兰克福审判”相关档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