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保皇会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ohuánghuì

保皇会

保皇会读音为 bǎo huáng huì。意思是:全称“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又称“中国维新会”。清末保皇团体。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于1899年在加拿大建立。设总部于澳门。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繁体保皇會

拼音bǎo huáng huì

注音ㄅㄠˇ ㄏㄨㄤˊ ㄏㄨㄟˋ

词语解释

  • 全称“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又称“中国维新会”。清末保皇团体。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于1899年在加拿大建立。设总部于澳门。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网络解释

    • 保皇会
      1. 保皇会,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康有为决定“劝导侨胞,广筹经费”(唐才质《自立会庚子革命记》,《自立会史料集》,第66页),借重华侨以成勤王之举。1899年春,康有为离日赴英,途经加拿大时,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与拥护,他倍感鼓舞。同年夏,康有为因为向英国求救光绪帝不成功,便返回加拿大,着手实施组织华侨团体的计划。经与李福基、叶恩等当地侨领会议磋商,于1899年7月20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正式成立了保皇会(又名中国维新会)。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