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九龙壁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ǔlóng

九龙壁

九龙壁读音为 jiǔ lóng bì。意思是:1.在 北京。 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 北海 天王殿 西。北海 九龙壁,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建于 清 乾隆 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娇健、生动,为 清 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繁体九龍壁

拼音jiǔ lóng bì

注音ㄐㄧㄨˇ ㄌㄨㄙˊ ㄅㄧˋ

词语解释

  • 北京。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北海·天王殿西。
    1. 山西省·大同市·东大街路南。建于·洪武年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以四部分组成:须弥座、壁身、斗栱和琉璃瓦顶。壁身以琉璃砖拼砌而成,九条巨龙翻腾于汹涌的云海之中,构图生动,造型古朴,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座九龙壁。

      网络解释

      • 九龙壁 (北京故宫影壁)
        1.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壁长29.47m,高3.59m,厚0.45.9m,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0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

      词语用法